冷却底板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33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06
本申请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底板及电池包。该冷却底板包括外框和冷却板,冷却板设于外框中,冷却板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冷却腔室,冷却板包括多个第一隔板,多个第一隔板间隔设于冷却腔室中,以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冷却流道,第一隔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与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在冷却腔室中间隔布置多个第一隔板,从而形成多个冷却流道,从而增加流通的曲折程度,提高冷却效率,并且第一隔板第一端与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与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在流动路径上形成封闭环的死角,从而保证冷却效果的均匀分布,减小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底板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电芯作为动力电池的最小单位,多个电芯会被同一个外壳框架封装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电池模组,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模组,再加上电池管理系统等零部件,就组成了电池包。为了保证电池包正常运作,需要保证内部的电芯始终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但是随着供能需求的日益增加,电池包内的电芯数量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电池包的散热冷却效果。

2、目前,电池包中常常采用将液冷管路的流道串并联方式来对电芯进行冷却,但是其作为液冷管路中的冷却水换热管弯曲转折处较多,导致冷却水在流动过程中的流阻较大,无法保证冷却水的流速和经过电池模组各处的流量均一,容易因散热不均导致模组或电芯温差过大,低温流体很难做到均匀分布,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底板及电池包,散热均匀,温差较小,冷却效率高。

2、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底板,所述冷却底板包括:

4、外框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底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11)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H1的尺寸为13mm-1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2)还包括第二隔板(22),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板(21)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二隔板(22),所述第二隔板(22)包括封闭端(221)和开放端(22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22)的所述封闭端(221)和所述开放端(222)反向布置,所述封闭端(221)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抵接,所述开放端(222)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底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211)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之间的距离h1的尺寸为13mm-1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2)还包括第二隔板(22),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板(21)之间夹设有所述第二隔板(22),所述第二隔板(22)包括封闭端(221)和开放端(22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22)的所述封闭端(221)和所述开放端(222)反向布置,所述封闭端(221)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抵接,所述开放端(222)与所述冷却腔室内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板(2)均设于所述外框(1)内,所述冷却板(2)还包括板体外壳,所述板体外壳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以在内部构成所述冷却腔室,所述板体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却腔室连通的冷却通孔,所述冷却通孔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板(2)内的所述冷却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包括前梁(11)、侧梁(12)和后梁(13),所述前梁(11)、所述侧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韩劼成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