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11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47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模具具有模孔,模孔的轮廓形状与模具所生产的型材的外侧轮廓相同;模具在与模孔相邻的位置处形成有悬臂结构;在悬臂结构的入料侧面上设置有凸台;在靠近模孔内部的一侧,凸台的边缘与模孔的边缘形状一致且相重叠。本方案针对于例如具有较长的挡臂、较深的槽的型材,在模具弹变区域位置设置凸台,并且凸台完全贴近工作带,从而将工作带前置于弹变区域区间,有效抵消挤压过程中悬臂结构位置弹变造成的工作带落差的影响,保证工作带不会高低错位,从而提高型材生产的质量及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挤压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


技术介绍

1、挤压成型(或称挤出成型)是目前常用的型材成型方法。例如对于铝合金型材,其主要成型过程为,在挤压机的挤压作用下,原料铝棒通过挤压模具的模孔,从而挤压出所需的截面形状。以图2所示截面的型材为例,其在左上位置处向上延伸有一段挡臂结构a2,相应地,模孔在该处为长条形,模具在该处由于该长条形的槽而形成悬臂结构,在进行挤压生产时,铝料会对该处产生极大的压力,难免产生弹性变形,甚至由于强度的不够产生无可挽救的塑性变形,该悬臂结构靠近末端边缘的部分位置即为弹变区域。由于原本设计为在同一平面相齐平的模孔形状发生了变形、工作带发生了错位,所以挤压出的型材表面会在该变形处产生暗影缺陷,以及还可能因为工作带的失效而导致型材成型失败、难以挤出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解决因模具悬臂部分在挤压时变形而导致型材存在表面缺陷或成型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型材生产的质量及良品率。

2、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模孔(1),所述模孔(1)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模具所生产的型材(A)的外侧轮廓相同;所述模具在与所述模孔(1)相邻的位置处形成有悬臂结构(2);在所述悬臂结构(2)的入料侧面上设置有凸台(3);在靠近所述模孔(1)内部的一侧,所述凸台(3)的边缘与所述模孔(1)的边缘形状一致且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有相配合对接的上模(4)和下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具有贯通的分流孔(6),所述上模(4)在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模孔(1),所述模孔(1)的轮廓形状与所述模具所生产的型材(a)的外侧轮廓相同;所述模具在与所述模孔(1)相邻的位置处形成有悬臂结构(2);在所述悬臂结构(2)的入料侧面上设置有凸台(3);在靠近所述模孔(1)内部的一侧,所述凸台(3)的边缘与所述模孔(1)的边缘形状一致且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有相配合对接的上模(4)和下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具有贯通的分流孔(6),所述上模(4)在出料侧具有凸出的模芯(7);所述下模(5)在入料侧具有凹陷的焊合室(8),所述模孔(1)和所述凸台(3)均位于所述焊合室(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变区域工作带前置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7)在出料侧一端的外侧面上突出设置有模芯工作带(9),所述模芯工作带(9)位于所述模孔(1)内,所述模芯工作带(9)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型材(a)的空腔结构(a1)的内侧轮廓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景陈赖均韦超华文才慧赵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