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及转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121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及转向系统。根据本技术的静扭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板、输入轴、输出轴、减速机构、连接件和限位件;支撑板与壳体连接,支撑板上形成有通孔;输入轴的至少部分穿过通孔并朝向壳体内部延伸,输出轴设置于壳体内;减速机构设置于壳体内并与输出轴远离输入轴的一端连接;连接件将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连接件适于将输入轴的扭矩传递至输出轴;限位件设置于壳体和/或支撑板且适于限制连接件在输入轴的轴向和/或径向上的移动。根据本技术的静扭装置通过连接件将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使减速机构接收到的扭矩更接近实际情况,限位件能限制连接件在轴向以及径向上的移动,提高了验证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转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及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车辆上起助力转向作用的结构。其中,助力部分由电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连接机构传递到减速机构,经过减速增扭,作用在助力轴及齿条上,实现电动助力转向。在扭矩传递过程中如果蜗轮强度不足会直接导致减速机构失效,影响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减速机构静扭,验证系统中蜗轮的强度以避免因蜗轮强度不足导致转向系统失效。现有技术中的验证方式由于弹性联轴器的形变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且测试过程中需要人为抵消轴向力,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根据本技术的静扭装置将壳体和支撑板连接作为整体结构的支撑,输入轴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并通过连接件与输出轴连接,实现了扭矩的传递,使静扭装置在验证时减速机构接收到的扭矩更接近实际系统的情况,此外,静扭装置还设置了限位件限制连接件在轴向以及径向上的移动,提高了验证结果的精确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轴器上形成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支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脚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在朝向所述第三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二联轴器在朝向所述第三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适于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轴器上形成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支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脚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联轴器在朝向所述第三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二支脚,所述第二联轴器在朝向所述第三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在周向上间隔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三支脚,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适于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联轴器为彼此对称,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均构造为多个且所述第二支脚和所述第三支脚在所述第三联轴器的周向上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向系统的静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脚在轴向上的长度为a1,所述第三支脚在轴向上的长度为a2,所述第一凹槽在轴向上的宽度为d,且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石磊于博唐立伟王飞曹久禄解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