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107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包括来气管线、储气罐、气举调节组件、气井检测组件、多个气井、气举管线、输气管线;所述储气罐的出口与气举调节组件管线进口连接;所述气井的入口与气举调节组件管线出口连接;所述气井的出口与输气管线连接;所述气举调节组件置于气举管线上;所述气井检测组件与气井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来气管线将压缩后的天然气输送至储气罐中;经由储气罐分别向各个气井中满足各自要求的气举压力及气量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线将气井中的天然气排出,注入气量动态调整,满足各井连续稳定生产,减小工作量,且操作可靠及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气举,尤其是涉及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


技术介绍

1、气井生产末期/浅层、超浅层页岩气井生产全过程,气井井底出水,造成气井能量无法突破水层,气井停产,目前针对气井生产末期主要采用气举方式进行生产,原理由油管/套管向气井内注入天然气(气井正举/反举),增加井筒中的气体流速,将积液携带至井口,实现气井的生产稳定。

2、如cn209483309u公开了气举装置,用于采油井的气举生产,该气举装置包括气井、采气组件和注气组件,采气组件与气井连通并用于对气井采气,注气组件分别与采气组件和采油井连通,注气组件用于对采油井注气。

3、气井在气举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依靠经验在现场实时调整气举注入量。此种方式,由于受操作人员限制,注入气量不定,造成气井生产不连续,影响气井的连续稳定生产。尤其是针对丛式气井,多井位一个平台的气井,单独每口需要操作人员依据井口压力控制气举气量,不仅工作量较大,且操作可靠性及稳定更差。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通过来气管线将压缩后的天然气输送至储气罐中;经由储气罐分别向各个气井中满足各自要求的气举压力及气量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线将气井中的天然气排出,注入气量动态调整,满足各井连续稳定生产,减小工作量,且操作可靠及更加稳定。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包括来气管线、储气罐、气举调节组件、气井检测组件、多个气井、气举管线、输气管线;所述储气罐的出口与气举调节组件管线进口连接;所述气井的入口与气举调节组件管线出口连接;所述气井的出口与输气管线连接;所述气举调节组件置于气举管线上;所述气井检测组件与气井连接。

4、可选地,当输入低压气源(低压天然气)时,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来气管线连接,所述储气罐的进口与压缩机出口连接。

5、可选地,当输入高压气源(高压天然气)时,所述储气罐的进口与来气管线出口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气井包括油套压表、多项流量计、井下压力计等。

7、进一步地,输入的天然气是否需要压缩,结合现场气井具体条件判断,根据现场气井不同而不同。

8、进一步地,所述气举调节组件包括气举流量计、气举调节阀及单流阀和气举压力表;所述气举调节阀置于气井入口侧的与储气罐之间的气举管线上;所述气举流量计与气举压力表、单流阀分别连接至气举调节阀的两侧,其中气举压力表、单流阀设于气举调节阀的同一侧。

9、进一步地,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还包括储气罐压力表;所述储气罐压力表与储气罐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罐压力表连接至储气罐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气井检测组件包括气井压力表、多项流量计及井下压力计;所述气井压力表与气井连接;所述多项流量计置于气井与输气管线的连接处,所述井下压力计下入气井内。

12、进一步地,所述气井压力表连接至气井上端。

13、进一步地,所述多项流量计置于气井出口侧的输气管线上。

14、进一步地,多个气井及气举调节组件并联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气举流量计、气举调节阀、气举压力表、气井压力表、多项流量计、储气罐压力表及井下压力计均采用电控系统控制。

16、进一步地,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气举流量计、气举压力表、气井压力表、多项流量计连接。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气举调节阀。

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主流单片机或x86架构、arm架构、risc-v架构处理器中的一种。

18、进一步地,多个气井为丛式气井。

19、进一步地,所述气举调节组件、气井检测组件与多个气井一对一设置。

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的气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s1.通过来气管线将高压气源或压缩后的天然气输送至储气罐中;

22、s2.经由储气罐分别向各个气井中输送满足各井实际工况要求的气举压力及气举量,相互独立控制,满足各井实际排液需求;

23、s3.通过输气管线将气井中的天然气排出。

24、进一步地,步骤s1、s2中,通过储气罐压力表确定所述储气罐中的压强在目标范围内保持稳定,即所述储气罐中的压强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5、进一步地,步骤s2中,通过气举调节组件输送至各个气井满足各自排液要求,可小排量连续气举也可间歇/定时气举。

26、进一步地,通过气举流量计、气举调节阀、单流阀及气举压力表使输送至各个气井中的天然气准确计量压力及流量。

27、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气井通过气井检测组件获取气井产气、产水及气举调节组所需的数据资料录取。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操作人员限制,注入气量不定,造成气井生产不连续,影响气井的连续稳定生产及针对丛式气井单独每口需要操作人员依据井口压力控制气举气量,不仅工作量较大,且操作可靠性及稳定更差的问题,采用该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注入气量稳定,造成气井生产连续,减小工作量,且操作可靠及更加稳定。

30、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及气举方法,能够满足对同平台多口井同时开展气举作业需求,缩短异常井复产周期,整体撬装体积小,且具备对单井气举量的调节功能。适用于各种井的气举复产工艺,尤其是积液井的复产。目前该系统已经推广应用6个平台,共涉及18口井,采用一机多举撬气举辅助生产,累计产气4733万方,实现气井稳产。

31、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包括来气管线(1)、储气罐(3)、气举调节组件、气井检测组件、多个气井(10)、气举管线、输气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举调节组件包括气举流量计(5)、气举调节阀(6)及气举压力表(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气井(10)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还包括储气罐压力表(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井检测组件包括气井压力表(8)、多项流量计(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项流量计(9)置于气井(10)出口侧的输气管线上。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的气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的气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S2中,通过储气罐压力表(4)确定所述储气罐(3)中的压强保持稳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的气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气举调节组件通过各个气井(10)的实际工况且满足其各自排液要求的气举压力及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的气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通过气井检测组件获取气井(10)中的天然气实时数据确定的气举压力及气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包括来气管线(1)、储气罐(3)、气举调节组件、气井检测组件、多个气井(10)、气举管线、输气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举调节组件包括气举流量计(5)、气举调节阀(6)及气举压力表(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气井(10)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井联动气举装置还包括储气罐压力表(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井联动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井检测组件包括气井压力表(8)、多项流量计(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井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高浩宏郭营飞薛彦明熊威夏辉张盼锋孙俊龙胡涛山郭亮亮胡鹏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