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094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5: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和车辆,车载电源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凸起,凸起具有支撑面;水道板,水道板设置于底板上,水道板具有换热面;第一功率组件,第一功率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功率器件;第一基板的基板底面和凸起的支撑面均为平面,同时第二侧表面与支撑面垂直,能够通过支撑面对第一基板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凸起对第一功率组件的支撑和装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体电控,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电源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中器件的体积也做的越来越小,使得汽车中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2、以立体安装电路板为例,汽车中立体安装电路板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车内垂直方向上的空间;但现有立体安装电路板在车辆运行中会发生振动,增加立体安装电路板摩擦和碰撞的风险,降低立体安装电路板的结构完整性和装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源和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包括:

3、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支撑面;

4、水道板,所述水道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水道板具有换热面;

5、第一功率组件,所述第一功率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基板底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换热面,多个所述第一功率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6、所述基板底面直接贴合于所述支撑面上,并且所述基板底面和所述支撑面均为平面;

7、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垂直。

8、可选地,所述凸起具有上端面,所述第一基板还具有远离所述基板底面且与所述基板底面平行设置的基板顶面,在垂直于所述基板底面的方向上,所述上端面相比于所述支撑面更靠近所述基板顶面。

9、可选地,所述上端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支撑面的粗糙度。

10、可选地,所述支撑面的粗糙度小于或者等于ra1.0μm。

11、可选地,所述支撑面的平面度小于0.1mm。

12、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换热面之间设置导热硅脂。

13、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面的尺寸与所述基板底面的尺寸之比大于或者等于1.5。

14、可选地,所述支撑面通过机加工成型。

15、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成容纳腔;

16、所述凸起、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一体铸造成型。

17、可选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

18、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倾斜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底板。

19、可选地,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底板上。

20、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

21、可选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柱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表面,且平行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上,所述连接板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柱。

22、可选地,所述凸起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水道板之间。

23、可选地,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24、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连接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距离。

25、可选地,还包括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于所述第一功率器件和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之间。

26、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间位置设置。

27、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功率组件,所述第二功率组件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功率组件具有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支撑于所述支撑面。

28、可选地,所述水道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呈环形或u形,所述水道板的外周侧被构造为所述换热面,所述第二功率组件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间隔分布在所述水道板的外周侧。

29、可选地,还包括电路板;

30、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插头插接于所述插孔。

31、可选地,所述第一功率器件为贴片mos管。

3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包括:

33、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被配置为支撑面;

34、水道板,所述水道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水道板具有换热面;

35、第一功率组件,所述第一功率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基板底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换热面,多个所述第一功率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36、所述基板底面直接贴合于所述支撑面上,并且所述基板底面和所述支撑面均为平面;

37、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垂直。

3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载电源。

39、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电源,所述车载电源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具有支撑面;水道板,所述水道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水道板具有换热面;第一功率组件,所述第一功率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多个第一功率器件;所述第一基板的基板底面和所述凸起的支撑面均为平面,同时所述第二侧表面与所述支撑面垂直,能够通过所述支撑面对所述第一基板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所述凸起对所述第一功率组件的支撑和装配稳定性。

4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具有上端面(134),所述第一基板(31)还具有远离所述基板底面(317)且与所述基板底面(317)平行设置的基板顶面(318),在垂直于所述基板底面(317)的方向上,所述上端面(134)相比于所述支撑面(131)更靠近所述基板顶面(3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134)的粗糙度大于所述支撑面(131)的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的粗糙度小于或者等于Ra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的平面度小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315)和所述换热面(21)之间设置导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面的尺寸与所述基板底面的尺寸之比大于或者等于1.5。

<p>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通过机加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侧板(12),所述底板(11)和所述侧板(12)围成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的一端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所述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倾斜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底板(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43),所述弹性件(4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3)连接在所述底板(1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3)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面(131),所述弹性件(4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41),所述连接柱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表面(315),且平行于所述支撑面(131)的方向上,所述连接板(41)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水道板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设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第一基板(31)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1)与所述第一基板(3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连接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基板(31)之间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片(33),所述绝缘片(33)设于所述第一功率器件(32)和所述弹性件(42)的一端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支撑面(131)的方向上,所述弹性件(42)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一基板(31)的中间位置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功率组件(7),所述第二功率组件(7)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功率组件具有第二基板(71),所述第二基板(71)支撑于所述支撑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板(2)在所述底板(11)上的投影呈环形或U形,所述水道板(2)的外周侧被构造为所述换热面(21),所述第二功率组件(7)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间隔分布在所述水道板(2)的外周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8);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器件(32)为贴片MOS管。

24.一种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具有上端面(134),所述第一基板(31)还具有远离所述基板底面(317)且与所述基板底面(317)平行设置的基板顶面(318),在垂直于所述基板底面(317)的方向上,所述上端面(134)相比于所述支撑面(131)更靠近所述基板顶面(3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134)的粗糙度大于所述支撑面(131)的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的粗糙度小于或者等于ra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的平面度小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表面(315)和所述换热面(21)之间设置导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方向上,所述支撑面的尺寸与所述基板底面的尺寸之比大于或者等于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131)通过机加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侧板(12),所述底板(11)和所述侧板(12)围成容纳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42),所述弹性件(42)的一端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所述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板(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倾斜压接于所述第一功率组件(3),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底板(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43),所述弹性件(4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3)连接在所述底板(1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3)为连接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