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987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领域,并提供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容器内将溶剂和石墨烯按预设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获得第一混合溶剂;在第二容器内将溶剂和石墨烯按预设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获得第二混合溶剂;载体放入所述第一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获得预设层数所述第一自组装膜的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二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二石墨烯自组装膜;所述第二自组装膜达到预设层数后在表面丝印图案;制出的石墨烯片径小,通过调整石墨烯和溶剂的比例改变单层石墨烯自组装膜的厚度,做到层数和厚度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多层的石墨烯薄膜有着比单层导电性能更进一步特点等,能被更多的领域应用,应用会更加的广泛。

3、其中有利用氧化还原法控制层数,通常是利用氧化鳞片石墨,在石墨层片之间插入官能团,从而使石墨层片之间膨胀,破坏其原有范德华力,在使其还原,从而得到石墨烯,生产出的石墨烯由于片径过大,容易形成团聚成硬块,不利于后续的分散,达不到好的分层效果,从而导致石墨烯薄膜层数不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制备出的石墨烯片径过大,容易形成团聚,不利于分散,不好控制分层,更不容易控制分层的厚度。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在第一容器内将溶剂和石墨烯按预设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获得第一混合溶剂;

4、在第二容器内将溶剂和石墨烯按预设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获得第二混合溶剂;

5、载体放入所述第一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

6、获得所述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的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二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二石墨烯自组装膜;

7、所述第二自组装膜达到预设层数后在表面丝印图案。

8、可选地,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石墨烯和溶剂预设比例为1:100000。

9、可选地,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的石墨烯和溶剂预设混合比例为1:10000。

10、可选地,所述载体被热熨后放入所述第一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包括:

11、首先对所述载体的表面热熨,在放入所述第一容器内,使所述载体浸润在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浸润完成后取出所述载体。

12、可选地,所述获得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包括:

13、所述浸润完成后取出所述载体,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获得第一层自组装膜;

14、将附着有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的所述载体再次浸润到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充分浸润后再次取出所述载体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获得第二层自组装膜,以此类推,所述载体再进行四次浸润、取出和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溶剂,直至获得第六层自组装膜停止。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和所述第二层自组装膜的边缘与边缘之间会形成新的碳碳键,后四层同理每层之间同样会形成新的碳碳键。

16、可选地,当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通过侧面与所述载体侧面之间会形成碳铜的范德华力附着在所述载体的侧面上;

17、所述第二层自组装膜通过侧面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侧面之间会形成碳碳的范德华力附着在所述第二层自组装膜上,后四层同理通过每层之间形成碳碳的范德华力层层附着。

18、可选地,所述获得所述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的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二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二石墨烯自组装膜包括:

19、当获得所述第六层自组装膜后,将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浸润,然后取出所述载体去除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的溶剂,获得第一层石墨烯自组装膜,以此类推,所述载体在进行六次浸润、取出和去除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的溶剂,直至获得第七层石墨烯自组装膜停止。

20、可选地,所述第二自组装膜达到预设层数后在表面丝印图案包括:

21、当获得第七层石墨烯自组装膜后,在第七层石墨烯自组装膜的表面丝印菱形状图案。

22、可选地,所述溶剂为酒精溶液。

2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载体浸润到第一混合溶剂中,第一混合溶剂中的石墨烯沉积在载体表面,取出载体当去除了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后便获得第一层自组装膜,载体在第一混合溶剂中分别进行六次浸润、取出和溶剂挥发后,便获得六层自组装膜,然后将载体放入第二混合溶剂中,受第二混合溶剂中的溶剂浓度影响,此时沉积到六层自组装膜的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上的石墨烯会增多,从而实现控制石墨烯自组装膜增厚的效果,最终实现了石墨烯在溶剂中易分散,沉积在载体上均匀,沉积在载体上的自组装膜层数可控,通过调节溶剂的溶度,来控制沉积在载体表面的石墨烯数量,从而改变自组装膜的厚度,使制备出的石墨烯片径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一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和所述第二层自组装膜的边缘与边缘之间会形成新的碳碳键,后四层同理每层边缘之间同样会形成新的碳碳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通过侧面与所述载体侧面之间会形成碳铜的范德华力附着在所述载体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的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二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获得第二石墨烯自组装膜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组装膜达到预设层数后在表面丝印图案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酒精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石墨烯和溶剂预设比例为1:10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溶剂中的石墨烯和溶剂预设混合比例为1:100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放入所述第一混合溶剂内进行预设次数浸润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第一石墨烯自组装膜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和所述第二层自组装膜的边缘与边缘之间会形成新的碳碳键,后四层同理每层边缘之间同样会形成新的碳碳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去除所述第一混合溶剂中的溶剂后,所述第一层自组装膜通过侧面与所述载体侧面之间会形成碳铜的范德华力附着在所述载体的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炳忻叶伦康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明华顶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