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04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13
本技术公开一种卫星,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所述卫星包括:外壳、光学镜组、天线组和锁紧机构;所述外壳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顶板和底板;所述光学镜组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天线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平行;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小孔,在卫星发射前,所述锁紧机构通过所述小孔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当卫星发射后所述锁紧机构打开,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分离。本技术可减小卫星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卫星


技术介绍

1、随着微电子、微机械、纳米等技术的发展和卫星设计思想的创新,卫星变得越来越小。其中,立方星“脱颖而出”,成为目前航天科学与空间
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现有的立方星,天线组以及光学镜组均设置在卫星本体的外表面,使得卫星体积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可减小卫星的体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卫星,包括:

4、外壳、光学镜组、天线组和锁紧机构;所述外壳为立方体结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顶板和底板;所述光学镜组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天线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5、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平行;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上均设置小孔,在卫星发射前,所述锁紧机构通过所述小孔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当卫星发射后所述锁紧机构打开,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分离。

6、可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热刀以及热刀绳;所述热刀设置在所述卫星外壳上且与所述热刀绳接触,在卫星发射前,所述热刀绳穿过小孔,用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当卫星发射后,所述热刀打开,用于将所述热刀绳熔断,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分离。

7、可选的,所述天线组包括平板天线和螺旋天线。

8、可选的,所述卫星,还包括:太阳翼,所述太阳翼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或所述第四侧面上。

9、可选的,所述卫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热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热刀打开与关闭。

10、可选的,所述卫星,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接触设置,在卫星发射前,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2、本技术将天线组和光学镜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卫星整体的体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热刀以及热刀绳;所述热刀设置在所述卫星外壳上且与所述热刀绳接触,在卫星发射前,所述热刀绳穿过小孔,用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当卫星发射后,所述热刀打开,用于将所述热刀绳熔断,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包括平板天线和螺旋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翼,所述太阳翼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或所述第四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热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热刀打开与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接触设置,在卫星发射前,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热刀以及热刀绳;所述热刀设置在所述卫星外壳上且与所述热刀绳接触,在卫星发射前,所述热刀绳穿过小孔,用于将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当卫星发射后,所述热刀打开,用于将所述热刀绳熔断,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侧面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包括平板天线和螺旋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晗孙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劢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