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899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该有效部位是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木香和延胡索组成的中药复方的水煎液通过乙醇沉淀去杂,然后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乙醇梯度洗脱纯化,洗脱液回收溶剂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痛经发病机制选取原料配伍组方,通过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具有很好的抗凝血,防治血瘀形成的作用,且成分更清楚,不良反应更低,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治疗痛经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治疗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75%的妇女发生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 心、呕吐、肢冷,多由寒凝血瘀所致,尤其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流行病学研究表原发性痛经 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国外报道妇女原发性痛经的比例高达43% 90%,国内报道痛经 发病率为33. 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有悠久的历史,其治则 为发时攻邪治标,未发之时扶正治本,从目前临床原发性痛经治疗来看,以辨证辨病结合, 中医药愈加显现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但目前治疗痛经的复方药物多存在使用不便、用药量 大、成分复杂、有效部位不明确,复方中起疗效的物质基础不清楚,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一种有效物质明确、疗效确切,副作用 小、服用方便的治疗痛经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成 分明确、疗效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 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治疗原发性痛经药物中的应用。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它是通过以下 方法制备得到的,取由16 20份当归、8 12份川芎、22 26份熟地、8 12份白芍、8 12份香附、5 9份木香、8 12份延胡索组成的中药复方,加入总药材6 10倍量的水煎 煮1 3次,合并水煎液在20 70°C减压浓缩得浓缩液,再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 50 85%,沉淀,分离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10%至60%的乙 醇梯度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得有效部位。作为优选方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以上所述的有效部位中含有重量百分比 5 20%的芍药内酯苷,2 15%的芍药苷和0. 5 5%的阿魏酸。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中药复方由18份当归、9份川芎、24份熟地、9份白芍、9份 香附、6份木香、9份延胡索组成。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大孔吸附树脂优选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本专利技术在前期对古今治疗痛经方剂进行筛选,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 结合痛经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以活血化瘀为治疗依据进行筛选处方,确定以当归、川 芎、白芍、熟地配伍活血祛瘀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组成七味中药进行组方,整方具有活血化 瘀、养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用于妇科血虚血瘀病症,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四药相配,动静结合,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营血得生,共奏补血和血之功, 再配伍香附、木香、延胡索,使组方补血而不留瘀,行血而不伤血,增加补气行气之功,主治 经脉气血凝滞而痛胀者。本专利技术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指导下组方,并根据组方药味的理化 性质特点,对整方的提取物通过现代分离纯化手段进行去粗存精,根据药理筛选结果表明, 所得的有效部位活性成分更明确,活血化瘀作用强,不良反应更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取由16 20份当归、8 12份川芎、22 26份熟地、8 12份白芍、8 12 份香附、5 9份木香、8 12份延胡索组成的中药复方,加入总药材6 10倍量的水煎煮 1 3次,合并水煎液在20 70°C减压浓缩得浓缩液;(2)取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50 85%,沉淀,分离 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3)取步骤⑵得到的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10%至60%的乙醇梯度 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得有效部位。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步骤(1)浓缩后使 浓缩液的浓度为每HiL药液含生药lg。并且步骤(2)中加入高浓度的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85%进行沉淀,此操作的 目的是加入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85%,放置,进行沉淀,可以沉淀去除大量极性大 的大分子化合物,有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工艺,提高纯化效率。并且步骤(3)中所用到的大孔吸附树脂优选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对不同极 性和不同型号树脂进行吸附和纯化能力的筛选,确定低极性且型号为DlOl的大孔吸附树 脂吸附和纯化效果做好,同时本专利技术对不同浓度乙醇的洗脱能力进行了优选,以总洗脱物 得率和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含量作为指标,确定浓度为10%至60%的乙醇的洗 脱物总含量高,且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阿魏酸等有效成分含量高、杂质少,确定浓度10% 至60%的乙醇为最佳的梯度洗脱溶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痛经药物中的应用;作为优选方 案,把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胶囊剂、喷雾剂、注射剂、微囊、片 剂、软膏剂或透皮控释贴剂剂型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在制成片剂时把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和载体 乳糖或玉米淀粉,需要时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勻,然后压片制成片剂。本专利技术提供 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制成胶囊剂时把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和载体乳糖或玉米淀粉混合 均勻,整粒,然后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制成颗粒剂时,把 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和稀释剂乳糖或玉米淀粉混合均勻,整粒,干燥,制成颗粒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痛经的发病机制选取 原料配伍组方,各组份配比科学合理,并根据组方各药味化学成分的性质特点,对整方进行 提取,并对提取物通过现代分离纯化手段进行去粗存精,根据药理筛选结果表明,所得的有 效部位活性成分更明确、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且长期使用无不良反应,且本发 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可以方便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各种剂型的药物,方便临床服用。(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提取和分离纯化 效率高,且制备方法成本低、环保、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 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制备取由90克当归、45克川芎、120克熟地、45克白芍、45克香附、30克木香、45克延 胡索组成的中药复方共420克,浸泡2h后煎煮,第一次加入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3小 时,第二次加入总药材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在50°C减压浓缩得浓度为Ig生 药/mL的浓缩液420ml,再加入浓度为95 %的乙醇,使浓缩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85 %,静置 沉淀,分离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上DlOl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10%至60%的乙醇梯 度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得有效部位5. 5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其中有效部位中含有 0. 5克芍药内酯苷、0. 3克芍药苷和0. 15克阿魏酸。实施例2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制备取由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取由16~20份当归、8~12份川芎、22~26份熟地、8~12份白芍、8~12份香附、5~9份木香、8~12份延胡索组成的中药复方,加入总药材6~10倍量的水煎煮1~3次,合并水煎液在20~70℃减压浓缩得浓缩液,再加入乙醇,使乙醇的浓度达到50~85%,沉淀,分离上清液,浓缩,得浓缩物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浓度10%至60%的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回收溶剂,得有效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金廒刘培郭建明唐于平宿树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