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包覆型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包覆型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865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覆型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补锂材料和复合碳源混合,进行分段煅烧,得到所述包覆型补锂剂;其中,所述复合碳源包括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段煅烧的方式,使得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组成的复合碳源对补锂材料进行包覆,借助分段煅烧以及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相互作用,不仅使得碳层更加紧密地包覆在补锂材料上,而且显著提高了补锂材料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提高了补锂材料的充电容量,还增加了补锂材料的不可逆容量,改善了补锂材料的补锂效果。基于此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包覆型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成为新能源电池领域中重点研究的对象。但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夺走”来自正极的锂离子,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形成一层钝化膜,即sei膜。sei膜的形成会消耗大量的活性锂,导致电池首次的不可逆容量增加,库伦效率降低,同时因为活性锂的减少,材料的循环寿命也随之降低。

2、为了补充首次充电因sei膜的形成消耗的活性锂,通常采取对正极或负极进行预补锂的措施。其中,正极补锂的技术相对简单安全,在正极匀浆过程中加入补锂剂,这部分锂在首次充电时可作为与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反应的“牺牲剂”,从而减少正极材料中活性锂的消耗量。例如cn112151765a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补锂方法、其产品及产品用途;所述正极补锂方法包括将正极活性物质、辅料及正极补锂剂进行干法混合,得到混合粉体,之后制备得到补锂正极极片,所述正极补锂剂包括li3n。cn110137433a公开了一种向锂离子电池正极片补锂的方法,先将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片的表面,然后立即将正极补锂添加剂喷洒在正极片表面,干燥正极片。然而,目前补锂材料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一般较低,导致实际的补锂效果并不理想。

3、因此,如何高效提高补锂材料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从而进一步改善补锂材料的补锂效果,是当下亟需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型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煅烧的方式,使得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组成的复合碳源对补锂材料进行包覆,借助分段煅烧以及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相互作用,不仅使得碳层更加紧密地包覆在补锂材料上,而且显著提高了补锂材料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提高了补锂材料的充电容量,还增加了补锂材料的不可逆容量,改善了补锂材料的补锂效果。基于此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2、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覆型补锂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补锂材料和复合碳源混合,进行分段煅烧,得到所述包覆型补锂剂;

5、其中,所述复合碳源包括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

6、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煅烧的方式,使得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组成的复合碳源对补锂材料进行包覆,借助分段煅烧以及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相互作用,不仅使得碳层更加紧密地包覆在补锂材料上,而且显著提高了补锂材料的电子和离子导电率,提高了补锂材料的充电容量,还增加了补锂材料的不可逆容量,改善了补锂材料的补锂效果。基于此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7、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鉴于无机碳源在补锂材料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差,故而很难在材料表面达到较好的包覆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煅烧的方式,先低温煅烧借助于有机碳源的熔融态,帮助无机碳源粘结在补锂材料表面,再在高温煅烧下使无机碳源更好的与材料结合形成碳化层,通过无机碳和有机碳的相互作用,使碳化层更紧密的包覆在补锂材料上。

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以所述补锂材料的质量为基准,所述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为3-6%,例如可以是3%、4%、5%或6%等。

9、本专利技术中,若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过小,则总成碳率过低,导电性能提升不明显,从而导致容量提升不大;若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过大,则总成碳率过高,从而导致放电容量也较高,可逆容量降低,补锂效果变差。

10、优选地,所述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质量百分比的比值为(1-2):(2-5),其中,无机碳源的选择范围“1-2”例如可以是1、1.2、1.4、1.6、1.8或2等,有机碳源的选择范围“2-5”例如可以是2、2.5、3、3.5、4、4.5或5等。

11、本专利技术中,若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质量百分比的比值过小,即无机碳源的用量过小,则总的成碳率降低,相同的成碳率需加入更多的碳源,从而导致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加;若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质量百分比的比值过大,即无机碳源的用量过大,则碳包覆的效果变差,从而导致有机碳源的熔融态不能完全使无机碳源紧密的与材料结合。

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煅烧后的成碳率满足以下关系式:

13、c成碳率=0.9a+2/3((b-a)(12x/(12x+y+16z))), 1.1%≤c成碳率≤4.5% 式i;

14、其中,a表示无机碳源的质量分数,单位为%;b表示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单位为%;x、y和z分别表示有机碳源中c、h和o的原子个数。

15、需要说明的是,成碳率指的是成品中的碳含量。

16、需要说明的是0.9和2/3分别为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成碳系数。

17、本专利技术中,1.1%≤c成碳率≤4.5%,例如可以是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或4.5%等。

18、本专利技术中,成碳率影响着补锂材料煅烧后的导电率,导电率越高,材料越可以充分发挥容量。若成碳率过低,则导电性能提升不明显;若成碳率过高,虽然导电性能较好,但同时放电容量也较高,导致可逆容量较低,补锂效果变差。

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锂材料包括二元含锂化合物和/或三元含锂化合物。

20、优选地,所述二元含锂化合物包括li2o、li2o2、li3n、li2s或li3p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1、优选地,所述三元含锂化合物包括li2nio2、li5feo4或li6coo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2、优选地,所述无机碳源包括石墨、石墨烯、乙炔黑、科琴黑或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3、优选地,所述有机碳源的化学通式为cxhyoz,6≤x≤14,8≤y≤22,2≤z≤11。

24、本专利技术中,6≤x≤14,例如可以是6、7、8、9、10、11、12、13或14等,8≤y≤22,例如可以是8、10、12、14、16、18、20或22等,2≤z≤11,例如可以是2、3、4、5、6、7、8、9、10或11等。

25、优选地,所述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蔗糖、柠檬酸、抗坏血酸或环糊精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的方式为球磨。

27、优选地,所述球磨的转速为200-600rpm,例如可以是200rpm、250rpm、300rpm、350rpm、400rpm、450rpm、500rpm、550rpm或600rpm等,时间为0.5-2h,例如可以是0.5h、1h、1.5h或2h等。

28、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覆型补锂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补锂材料的质量为基准,所述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为3-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后的成碳率满足以下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材料包括二元含锂化合物和/或三元含锂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方式为球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在保护气氛中进行,所述保护气氛中的气体包括氩气和/或氮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结束后,还进行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包覆型补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型补锂剂包括补锂材料,以及包覆在所述补锂材料表面的碳包覆层;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片中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覆型补锂剂或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包覆型补锂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型补锂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补锂材料的质量为基准,所述复合碳源的质量分数为3-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后的成碳率满足以下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材料包括二元含锂化合物和/或三元含锂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方式为球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在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俊崔军燕李子郯王涛马加力陈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锂白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