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849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49
本技术提供了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包括一接线端子J1、一接线端子J2、一接线端子J3、一接线端子J4、一第一温控模块、一第二温控模块以及一第三温控模块;所述第一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所述第二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所述第三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均衡电源系统并联的各模块的发热量,极大的保障了电源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特别指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大功率电源系统中,一般采用多模块并联的拓扑来平均分担负载功率,以降低主功率器件的电流应力,同时多模块并联能够增加电源系统的容量并提高可靠性,有利于器件选型的一致性以降低成本。

2、在实际运用中,多模块并联对磁性器件的参数一致性要求较高,如变压器的漏感等微参数对电源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器件参数的差异会直接导致纹波、保护等难以控制,可能引起各路发热不一致,开关管损耗也会引起发热,而电源系统功率越大意味着发热量越大,若不能有效解决发热问题,将严重降低电源系统性能。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实现均衡电源系统并联的各模块的发热量,以保障电源系统性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实现均衡电源系统并联的各模块的发热量,以保障电源系统性能。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包括一接线端子j1、一接线端子j2、一接线端子j3、一接线端子j4、一第一温控模块、一第二温控模块以及一第三温控模块;

3、所述第一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所述第二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所述第三温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接线端子j1以及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与接线端子j3以及接线端子j4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1、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mos管q4、一mos管q5、一mos管q6、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5以及一电阻r1;

5、所述变压器t1的引脚1与电容c2连接,引脚2与电容c1以及电容c5连接,引脚3与电容c3连接,引脚4与mos管q3的s极以及mos管q6的d极连接;

6、所述mos管q1的d极与电容c1以及接线端子j1连接,s极与电容c2以及mos管q4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s极与接线端子j2以及电容c5连接;

7、所述mos管q2的d极与mos管q3的d极、电容c4以及接线端子j3连接,s极与电容c3以及mos管q5的d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mos管q5的s极、mos管q6的s极以及电容c4连接,另一端与接线端子j4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2、一mos管q7、一mos管q8、一mos管q9、一mos管q10、一mos管q11、一mos管q12、一电容c6、一电容c7、一电容c8、一电容c9、一电容c10以及一电阻r2;

9、所述变压器t2的引脚1与电容c7连接,引脚2与电容c6以及电容c10连接,引脚3与电容c8连接,引脚4与mos管q9的s极以及mos管q12的d极连接;

10、所述mos管q7的d极与电容c6以及接线端子j1连接,s极与电容c7以及mos管q10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10的s极与接线端子j2以及电容c10连接;

11、所述mos管q8的d极与mos管q9的d极、电容c9以及接线端子j3连接,s极与电容c8以及mos管q11的d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mos管q11的s极、mos管q12的s极以及电容c9连接,另一端与接线端子j4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3、一mos管q13、一mos管q14、一mos管q15、一mos管q16、一mos管q17、一mos管q8、一电容c11、一电容c12、一电容c13、一电容c14、一电容c15以及一电阻r3;

13、所述变压器t3的引脚1与电容c12连接,引脚2与电容c11以及电容c15连接,引脚3与电容c13连接,引脚4与mos管q15的s极以及mos管q18的d极连接;

14、所述mos管q13的d极与电容c11以及接线端子j1连接,s极与电容c12以及mos管q16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16的s极与接线端子j2以及电容c15连接;

15、所述mos管q14的d极与mos管q15的d极、电容c14以及接线端子j3连接,s极与电容c13以及mos管q17的d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mos管q17的s极、mos管q18的s极以及电容c14连接,另一端与接线端子j4连接。

1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7、通过设置接线端子j1、接线端子j2、接线端子j3、接线端子j4、第一温控模块、第二温控模块以及第三温控模块,第一温控模块、第二温控模块以及第三温控模块的输入端均与接线端子j1和接线端子j2连接,输出端均与接线端子j3和接线端子j4连接,通过检测第一温控模块、第二温控模块以及第三温控模块中变压器(t1、t2和t3)的温度值,基于温度变化量来调整向第一温控模块、第二温控模块以及第三温控模块中mos管输入pwm信号的占空比,进而调节各温控模块的输出电流大小,以对各温控模块的发热量进行均衡,避免某个温控模块发热过大或过小,即实现均衡电源系统并联的各模块的发热量,使变压器能长期稳定运行,进而极大的保障了电源系统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线端子J1、一接线端子J2、一接线端子J3、一接线端子J4、一第一温控模块、一第二温控模块以及一第三温控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1、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MOS管Q4、一MOS管Q5、一MOS管Q6、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5以及一电阻R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2、一MOS管Q7、一MOS管Q8、一MOS管Q9、一MOS管Q10、一MOS管Q11、一MOS管Q12、一电容C6、一电容C7、一电容C8、一电容C9、一电容C10以及一电阻R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3、一MOS管Q13、一MOS管Q14、一MOS管Q15、一MOS管Q16、一MOS管Q17、一MOS管Q8、一电容C11、一电容C12、一电容C13、一电容C14、一电容C15以及一电阻R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线端子j1、一接线端子j2、一接线端子j3、一接线端子j4、一第一温控模块、一第二温控模块以及一第三温控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模块包括一变压器t1、一mos管q1、一mos管q2、一mos管q3、一mos管q4、一mos管q5、一mos管q6、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5以及一电阻r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路并联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慈全黄颖连训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