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23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及多个连接头。电源转换单元将外部电源转换成直流电压通过第一及第二输出端输出。电源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及第二电阻器,第一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第一及第三输出端,第二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第二及第三输出端。电源转换单元根据第三输出端上的电压调整直流电压。每个连接头都具有第一至第三输入端、第四及第五输出端且都包括第三及/或第四电阻器,第一及第二输入端分别耦接第四及第五输出端,第三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第二及第三输入端,第四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第一及第三输入端。当不同的连接头耦接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通过第四及第五输出端输出不同的输出电压。由此可避免人为误触,提高电源供给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源转换器(power adapter),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输出电 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
技术介绍
传统电源转换器多属于输出电压固定的装置,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需要不同的电 源转换器提供电子装置电源。例如,出差时若需要携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则同 时可能需要携带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转换器,因此往往需要携带各种不同的电 源转换器而造成不便。另外,若某电子装置不再使用后,遗留下来的该电子装置的电源转换 器亦无法使用于其他产品上,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输出电压可变 的电源转换器的产品。图1为一种现有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电源转换器 1包括电源转换单元11。电源转换单元11通过交流连接器(AC connector) 12接收例如市 电提供的交流电压,并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且根据指拨开关13的档位来决 定直流电压的电平,然后通过直流连接器(DCcormector) 14输出直流电压以提供电子装置 电源。在本例中,指拨开关13的档位切换到19V,即电源转换单元11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 换成19V的直流电压。这种电源转换器1由于通过外部可见的指拨开关13的档位切换来改变输出电压, 难免会遇到在正常动作下发生人为误触所导致输出电压改变的问题,如此可能造成电子装 置的损坏。另外,机械式的指拨开关13还有使用寿命及可靠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可避免在正常动作 下发生人为误触所导致输出电压改变的问题,以提高电源供给的稳定性。本技术提出一种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包括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以及 多个连接头。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用以接收外部电源并将外部电源转换成直流电压,通过 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其中外部电源例如是提供交流电压的交流电源。 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器及第二电阻器,第一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第一输出 端及第三输出端,第二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第二输出端及第三输出端。切换式电源转换 单元根据第三输出端上的电压调整直流电压。每个连接头都具有第一至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出端及第五输出端,且每个连接头 皆包括第三电阻器及/或第四电阻器,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四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至 第五输出端,在此“第三电阻器及/或第四电阻器”表示其为“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 及“第三电阻器及第四电阻器”三者其中之一。若第三电阻器存在,则第三电阻器两端分别 耦接至第二输入端及第三输入端。若第四电阻器存在,则第四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第一 输入端及第三输入端。当一连接头耦接至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该连接头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至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入端耦接至第三输出端,通过第四输出端及第五输出端输出输出电压。当不同的连接头耦接至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输出不同的输出电压。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头包括第一金属管1第二金属管1绝缘管1金属尖针以及第三电阻器及/或第四电阻器,其中第一金属管1第二金属管及绝缘管为中空管柱状结构。第一金属管的一端作为第一输入端而另一端作为第四输出端。第二金属管的一端作为第二输入端而另一端作为第五输出端。绝缘管提供第一金属管及第二金属管之间的绝缘。金属尖针的一端作为第三输入端而另一端耦接至第三电阻器的一端及/或第四电阻器的一端,若第三电阻器存在,则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通过一孔洞耦接至第二金属管,若第四电阻器存在,则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一金属管。 本技术因在不同连接头内设置不同电阻值的第三电阻器及/或第四电阻器,使得不同的连接头耦接至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通过连接头输出不同的输出电压。与现有的采用外部可见的指拨开关的档位切换来改变输出电压的电源转换器相比之下,本技术采用不同的连接头替换方式来改变输出电压的电源转换器可避免在正常动作下发生人为误触所导致输出电压改变的问题,以提高电源供给的稳定性。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1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l为一种现有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2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画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画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画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头耦接至底座之后第三电阻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的输出电压的曲线图。 图6及图7分别为图4所示的连接头的替代实施例的电路图。 l电源转换器11电源转换单元 12交流连接器13指拨开关 14直流连接器2电源转换器 2l电源转换单元22123电源线 24交流连接器25底座 251~253第一至第三输出端26—28136146连接头 261~263第一至第三输入端2641265第四1第五输出端 26’直流连接器3l132第一1第二金属管 33绝缘管34金属尖针 35孔洞36137绝缘材料 BDl桥式整流器Cl—C31CXl电容器Dl 二极管DZl 并联稳压器K:阴极端Li、LCl:电感器Ql 功率开关Rfl Rf4:第一至第四电阻器Vac 交流电压Vdc 直流电压(具调整性)A:阳极端 R 参考端 OCl 光耦合器 R1、R2 电阻器 Tl 变压器Vbus 直流电压(不具调整性) Vfb 反馈电压DLl 发光二极管Vo、Vol、Vo2 输出电压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画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示意图。请 参见图2,电源转换器2包括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21、电源线22和23、交流连接器24、底座 25以及多个连接头26 28。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21通过电源线22耦接至交流连接器 24,利用交流连接器24接收例如市电提供的交流电压,再将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 压。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21通过电源线23耦接至底座25,并从连接头26 28中选择适 当的连接头插入底座25,例如根据电子装置的电源插座规格Ml及所需电源电压12V而选择 连接头26插入底座25,然后将由底座25及连接头26所组成的直流连接器26’插入电子装 置的电源插座,此时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21将通过直流连接器26’输出12V的直流电压以 提供电子装置电源。因此,本技术的电源转换器2采用不同的连接头替换方式来改变 输出电压,其电路原理将在后面叙述。图3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画的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的连接头的 剖面示意图,在此以图2所示的连接头26为例。请参见图2及图3,连接头26的轴向剖面 图及径向剖面图分别如图3右上方及右下方所示。连接头26包括第一金属管31、第二金属 管32、绝缘管33、金属尖针34以及电阻器Rf3,其中第一金属管31、第二金属管32及绝缘 管33均为中空管柱状结构。第一金属管31的一端作为第一输入端261而另一端作为第四 输出端264,即第一输入端261耦接(或电性连接)至第四输出端264。第二金属管32的 一端作为第二输入端262而另一端作为第五输出端265,即第二输入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用于接收一外部电源并将该外部电源转换成一直流电压,通过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二输出端输出该直流电压,该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包括一第一电阻器及一第二电阻器,该第一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三输出端,该第二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该第二输出端及该第三输出端,该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根据该第三输出端上的电压调整该直流电压;  多个连接头,其中每个连接头都具有一第一至一第三输入端、一第四输出端及一第五输出端,且每个连接头都包括一第三电阻器及/或一第四电阻器,该第一输入端耦接至该第四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耦接至该第五输出端,该第三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该第二输入端及该第三输入端,该第四电阻器两端分别耦接至该第一输入端及该第三输入端,当一连接头耦接至该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该连接头的该第一输入端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耦接至该第二输出端,该第三输入端耦接至该第三输出端,通过该第四输出端及该第五输出端输出一输出电压,且当不同的连接头耦接至该切换式电源转换单元时输出不同的输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韦李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