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810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吸收式热泵、烟道,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包括第一吸收器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烟道的内部、外侧,锅炉进水管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吸收器、第二冷凝器设置,所述锅炉进水管路设置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进行余热回收或选择性的进行烟气再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来利用第一吸收器或者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对锅炉进水管路进行加热以回收余热,或者当仅利用第一吸收器进行回收余热时,此时第一冷凝器能够对烟道内烟气进行再热,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余热回收以及烟气再热的消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燃气使受限的前提下,采用余热回收技术提高供热用能效率,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就目前锅炉而言,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锅炉的效率已经达到了96%,很难通过锅炉设备的节能实现较好的节能目标。考虑到锅炉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氢键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10-17%的水蒸气,其冷凝温度在55-80℃左右,水蒸气的汽化潜热约占燃料低位热值的6-11%。但就锅炉而言,因其空气预热量少、锅炉回水温度等问题,排烟温度一般在60℃以上,无法有效利用烟气中水蒸气的潜热,存在低温余热的浪费,无法有效利用烟气中水蒸气的冷凝潜热。同时因烟气排出烟囱后,大量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形成视觉上的“白烟”污染。若能将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则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水蒸气的潜热,从而最大提升锅炉能量利用效率。

2、当极端天气下,在余热回收后,虽然经过余热回收消白,但因空气温度过低且扩散不利,仍能使得极少一部分烟气中未凝结的水蒸气形成白烟,会采用将排出的烟气再热升温,使得烟气远离其露点曲线,避免在烟囱附近形成白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式热泵(1)、烟道(2),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包括第一吸收器(11)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14)、第二冷凝器(16),所述第一冷凝器(14)、第二冷凝器(16)分别设置在所述烟道(2)的内部、外侧,锅炉进水管路(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吸收器(11)、第二冷凝器(16)设置,所述锅炉进水管路(3)设置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进行余热回收同时选择性的进行烟气再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三阀(163)、第四阀(164),所述第三阀(16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6)与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式热泵(1)、烟道(2),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包括第一吸收器(11)以及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14)、第二冷凝器(16),所述第一冷凝器(14)、第二冷凝器(16)分别设置在所述烟道(2)的内部、外侧,锅炉进水管路(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吸收器(11)、第二冷凝器(16)设置,所述锅炉进水管路(3)设置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进行余热回收同时选择性的进行烟气再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三阀(163)、第四阀(164),所述第三阀(163)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6)与第一吸收器(11)之间,所述第四阀(164)的一端与锅炉回水管路(4)连接,所述第四阀(16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吸收器(11)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阀(16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2)内设置第一换热器(15)、脱硫塔(5),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包括第一蒸发器(12),所述第一换热器(15)位于所述脱硫塔(5)的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15)用于吸收烟道(2)内烟气的热量以对所述第一蒸发器(12)的介质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1)还包括第一吸收器(11)、第一发生器(13),所述第一吸收器(11)与所述锅炉进水管路(3)耦合以实现换热,所述第一吸收器(11)、第一发生器(13)、第二冷凝器(16)、第一蒸发器(12)顺次连接,所述第一发生器(13)通过驱动热源进行加热以产生介质蒸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处理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佳贾立志杨志敏李栓柱席斌鹏任通通王君陈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