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774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低频仿生隔振及俘能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以解决传统X型仿生结构在直线至扭转振动转换时的技术痛点,为高端装备的低频隔振与数字化改造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包括动平台与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将竖直振动转化为往复摆动的仿海马机构,仿海马机构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将往复摆动转化为单向旋转并输出电能的俘能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频仿生隔振及俘能,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


技术介绍

1、航空航天、船舶舰艇等国防军工领域的高端装备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基石。目前,结构逐步向大型化、轻质化、复杂化方向发展,使得振动响应逐步低频化,严重制约高端装备的动态性能、可靠性及稳定性等指标。传统仿生x型结构可通过几何非线性放大机制获取等效负刚度,从而获得“高静低动”刚度特性,实现低频隔振。这些仿生式结构可实现x-y二维或三维转换,但无法实现直线至扭转振动的转换。

2、海马骨骼的横截面为内圆外方的结构,四周呈十字型与骨骼相连(圆形脊柱位于骨骼截面中央,延伸出十字型骨架与方型外骨骼相连),在冲击力作用下可发生转动,极大地缓冲了振动,为仿生结构的直线-扭转振动转化设计提供了思路。此外,通过引入电磁俘能装置和机械整流机制,将直线低频振动能转换为单一旋转方向式电磁发电,为高端装备的低功耗传感器提供能量,助力高端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包括动平台(1)与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将竖直振动转化为往复摆动的仿海马机构(3),仿海马机构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将往复摆动转化为单向旋转并输出电能的俘能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海马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导向柱(3-5)、可滑动地定位在导向柱上且与动平台固定的上直线轴承(3-4)、可滑动地定位在导向柱上的下直线轴承(3-2)、可绕同一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下直线轴承两侧的一对驱动盘(3-1)、两端分别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包括动平台(1)与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与底座之间设有将竖直振动转化为往复摆动的仿海马机构(3),仿海马机构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将往复摆动转化为单向旋转并输出电能的俘能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海马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导向柱(3-5)、可滑动地定位在导向柱上且与动平台固定的上直线轴承(3-4)、可滑动地定位在导向柱上的下直线轴承(3-2)、可绕同一水平轴线转动地定位在下直线轴承两侧的一对驱动盘(3-1)、两端分别可转动地铰接在动平台与两个驱动盘之间的上连杆(3-3)、两端分别可转动地铰接在底座与两个驱动盘之间的下连杆(3-8)、设置在下直线轴承与底座之间的主缓冲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平行布置;所述主缓冲件包括穿套在导向柱上且位于下直线轴承与底座之间的主弹簧(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俘能机构包括可竖直移动地定位在底座上的支撑结构、可转动地定位在支撑结构上的转轴(4-9)、固定在支撑台上并且连接驱动盘与转轴的增速器(4-3)、通过第一单向轴承(4-6)可转动地定位在转轴上的第一转盘(4-5)、通过第二单向轴承(4-11)可转动地定位在转轴上的第二转盘(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仿海马直线-扭转转换式隔振及电磁俘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的内侧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博徐培迪王尚文凌鹏余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