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731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涉及公路设施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路堑边坡上的若干组挡雪单元,下部基座上垂直连接有下部立柱,上部基座上垂直连接有上部立柱,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立柱和上部立柱相连,横梁设置在两个的纵梁之间,挡雪板固定在梯形框架上,挡雪板与路堑边坡之间的夹角为5°‑15°,挡雪板的底边距离路堑边坡坡面的垂直距离为1m‑1.5m,当发生风吹雪时,挡雪板坡度较路堑边坡坡度更陡,通过加速气流并使气流向下偏转,风速大大加快,对雪粒的夹带作用也大大加强,雪粒不容易在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形成聚集,并且促使积雪被风吹到更远的地方,减小车辆行车带来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


技术介绍

1、路堑是通过开挖天然地面做成的路基,其主要作用为缓和道路纵坡或越岭线穿越岭口控制标高,分为全路堑、半路堑(又称台口式)和半山峒,半路堑一侧上方为路堑边坡。风吹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由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的天气现象,又称风雪流,多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积雪地区,在我国新疆主要发生在北疆和天山地带。风吹雪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风速较小,并且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设置有边沟,雪粒容易在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形成聚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风吹雪在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形成聚集,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堑边坡上的若干组挡雪单元,每组挡雪单元包括两个下部基座、两个上部基座、两根纵梁、两根横梁和挡雪板,所述两个下部基座和两个上部基座均埋于路堑边坡上,所述两个下部基座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上部基座之间的距离,所述上部基座位于下部基座的斜上方,所述下部基座上垂直连接有下部立柱,所述上部基座上垂直连接有上部立柱,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立柱和上部立柱相连,所述横梁设置在两个的纵梁之间,所述两个纵梁和两个横梁组成梯形框架,所述挡雪板为梯形,所述挡雪板固定在梯形框架上,所述挡雪板与路堑边坡之间的夹角为5°-15°,所述挡雪板的底边距离路堑边坡坡面的垂直距离为1m-1.5m。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堑边坡上设置若干组挡雪单元,具体的将每组挡雪单元的两个下部基座和两个上部基分别埋入路堑边坡内,埋入时上部基座位于下部基座的斜上方,并且两个下部基座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上部基座之间的距离,然后再下部基座上垂直连接下部立柱,在上部基座上垂直连接有上部立柱,将纵梁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立柱和上部立柱相连,将横梁设置在两个的纵梁之间,这样两个纵梁和两个横梁组成了梯形框架,最后将挡雪板固定在梯形框架上,挡雪板与路堑边坡之间的夹角为5°-15°,挡雪板的底边距离路堑边坡坡面的垂直距离为1m-1.5m。当发生风吹雪时,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从路堑边坡上经过若干组挡雪单元,挡雪板坡度较路堑边坡坡度更陡,通过加速气流并使气流向下偏转,风速大大加快,对雪粒的夹带作用也大大加强,雪粒不容易在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形成聚集,并且促使积雪被风吹到更远的地方,减小车辆行车带来的安全问题。

4、优选的,所述若干组挡雪单元与路基的距离为挡雪板自身高度的5-10倍,挡雪单元距离路基太远风吹雪经过挡雪单元后风速逐渐降低,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若挡雪单元距离路基太近则风吹雪不容易扩散出去,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5、优选的,相邻所述挡雪单元之间的最短间隙为0.1-0.2m,如果间隙过大将对风吹雪的疏导作用大大降低,而间隙过小的话,风吹雪将会损坏挡雪装置。

6、优选的,所述挡雪板为波纹板,波纹板具有流场的波纹状外形,对风吹雪有更好地导向作用。

7、优选的,所述纵梁、横梁、下部立柱和上部立柱均为h型钢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且结构重量轻、截面模量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路堑边坡上设置挡雪装置,当发生风吹雪时,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从路堑边坡上经过若干组挡雪单元,挡雪板坡度较路堑边坡坡度更陡,通过加速气流并使气流向下偏转,风速大大加快,对雪粒的夹带作用也大大加强,雪粒不容易在路堑边坡和路基之间的拐角处形成聚集,并且促使积雪被风吹到更远的地方,减小车辆行车带来的安全问题,并且本技术易于建造、造价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堑边坡(1)上的若干组挡雪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组挡雪单元包括两个下部基座(2)、两个上部基座(3)、两根纵梁(4)、两根横梁(5)和挡雪板(6),所述两个下部基座(2)和两个上部基座(3)均埋于路堑边坡(1)上,所述两个下部基座(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上部基座(3)之间的距离,所述上部基座(3)位于下部基座(2)的斜上方,所述下部基座(2)上垂直连接有下部立柱(7),所述上部基座(3)上垂直连接有上部立柱(8),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立柱(7)和上部立柱(8)相连,所述横梁(5)设置在两个的纵梁(4)之间,所述两个纵梁(4)和两个横梁(5)组成梯形框架,所述挡雪板(6)为梯形,所述挡雪板(6)固定在梯形框架上,所述挡雪板(6)与路堑边坡(1)之间的夹角为5°-15°,所述挡雪板(6)的底边距离路堑边坡(1)坡面的垂直距离为1m-1.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组挡雪单元与路基的距离为挡雪板(6)自身高度的5-10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挡雪单元之间的最短间隙为0.1-0.1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雪板(6)为波纹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4)、横梁(5)、下部立柱(7)和上部立柱(8)均为H型钢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半路堑挡雪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堑边坡(1)上的若干组挡雪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组挡雪单元包括两个下部基座(2)、两个上部基座(3)、两根纵梁(4)、两根横梁(5)和挡雪板(6),所述两个下部基座(2)和两个上部基座(3)均埋于路堑边坡(1)上,所述两个下部基座(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上部基座(3)之间的距离,所述上部基座(3)位于下部基座(2)的斜上方,所述下部基座(2)上垂直连接有下部立柱(7),所述上部基座(3)上垂直连接有上部立柱(8),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立柱(7)和上部立柱(8)相连,所述横梁(5)设置在两个的纵梁(4)之间,所述两个纵梁(4)和两个横梁(5)组成梯形框架,所述挡雪板(6)为梯形,所述挡雪板(6)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泽欧阳卫锋马其林刘强虎马云周刚周德平李小祥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