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组件及覆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726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54
本申请涉及覆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覆膜装置。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多个隔板及多个加热件;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隔板间隔地的设置于壳体内,且多个隔板均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加热件。该加热组件应用于覆膜装置时,使得覆膜装置无需设置预热辊,不仅节省了空间和成本,还避免了由于经过预热辊加热后张力的存在导致装饰膜和表面图案变形的问题;而且该加热组件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件,进而可以在覆膜的过程中,根据使用的需求,对其中一个或多个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贴合部位进行精准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覆膜,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覆膜装置


技术介绍

1、pp和pet材料属于非极性惰性材料,与自身或其他材料之间粘接性能较差,难以通过挤出热贴合工艺,实现在线连续化生产。目前市面上以pp或pet为主体树脂制备的地板,大多是通过胶水冷贴工艺制备。此工艺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偏高且表面效果较差。

2、以pp/pet为主体树脂替代pvc制备石晶地板,要求其基材和装饰层、耐磨层树脂成分均为pp/pet材料,且需要填充60-80%的石粉才能满足性能要求。基材通过挤出机高温挤出后,呈粘流态,需要通过冷却辊进行降温成型后方可进行牵引。pp/pet遇冷快速结晶,一旦温度偏低,极性较弱,导致与pp/pet材料的装饰层直接贴合无法形成良好的附着力。

3、传统的覆膜方式为卷膜通过放膜辊控制匀速放膜,膜经过加热辊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压辊将膜与基材进行热贴合,这种工艺虽然对膜进行了加热,但温度有限,一般在膜的软化点附近,温度过高会导致膜严重变形,而且膜表面印刷的图案也会变形。由于pp/pet材料的装饰膜在软化点温度附近,分子结晶度仍很高,表面极性较弱,而且一旦离开加热辊还未与接触到基材过程,分子快速结晶,表面极性进一步降低,最后导致与基材贴合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覆膜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2、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3、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多个隔板及多个加热件;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p>4、多个隔板间隔地的设置于壳体内,且多个隔板均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加热件。

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壳体进风口的宽度大于出风口的宽度。

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与多个加热件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每个温度传感器均与对应的加热件相邻的隔板连接。

7、一种覆膜装置,包括架体、放卷组件、引导组件、覆膜组件以及上述的加热组件;

8、放卷组件、引导组件和覆膜组件沿预设放卷方向依次与架体连接;

9、加热组件与架体连接,且位于靠近覆膜组件的进料端。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放卷组件包括放卷辊。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引导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引导件、引导架以及导向辊;

12、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架体连接,引导件与第一气缸的活动端连接,引导架与引导件连接,导向辊与引导架可转动地连接。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覆膜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和两组覆膜辊;两个支撑板均与架体连接,且间隔设置;两组覆膜辊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两组覆膜辊平行设置。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覆膜装置还包括张力调节组件,张力调节组件与架体连接,并沿预设放卷方向位于引导组件和覆膜组件之间。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张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张力辊,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架体连接,张力辊可转动地与第二气缸的活动端连接。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覆膜装置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缸体与架体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动端与壳体连接。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该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多个隔板及多个加热件;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隔板间隔地的设置于壳体内,且多个隔板均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加热件。当该加热组件应用于覆膜装置时,使得覆膜装置无需设置预热辊,不仅节省了空间和成本,还避免了由于经过预热辊加热后张力的存在导致装饰膜和表面图案变形的问题;而且该加热组件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件,进而可以在覆膜的过程中,根据使用的需求,对其中一个或多个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贴合部位进行精准加热,改变局部分子结晶度,实现快速贴合,避免了由于温度降低而造成贴合性能下降的问题,有效解决装饰膜边缘温度和中间部位温度不一致导致的边缘与基材贴合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多个隔板(120)及多个加热件(130);所述壳体(110)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进风口(111)的宽度大于出风口(112)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0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50),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50)与多个所述加热件(130)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50)均与对应的所述加热件(130)相邻的所述隔板(120)连接。

4.一种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210)、放卷组件(220)、引导组件(230)、覆膜组件(240)以及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组件(220)包括放卷辊(22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230)包括第一气缸(231)、引导件(232)、引导架(233)以及导向辊(234);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组件(240)包括两个支撑板(241)和两组覆膜辊(242);两个所述支撑板(241)均与所述架体(210)连接,且间隔设置;两组所述覆膜辊(242)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41)之间,且两组所述覆膜辊(242)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装置(200)还包括张力调节组件(250),所述张力调节组件(250)与所述架体(210)连接,并沿所述预设放卷方向位于所述引导组件(230)和所述覆膜组件(240)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组件(250)包括第二气缸(251)和张力辊(252),所述第二气缸(251)的缸体与所述架体(210)连接,所述张力辊(252)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气缸(251)的活动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装置(200)还包括第三气缸(260),所述第三气缸(260)的缸体与所述架体(210)连接,所述第三气缸(260)的活动端与所述壳体(110)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多个隔板(120)及多个加热件(130);所述壳体(110)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进风口(111)的宽度大于出风口(112)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0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50),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50)与多个所述加热件(130)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150)均与对应的所述加热件(130)相邻的所述隔板(120)连接。

4.一种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210)、放卷组件(220)、引导组件(230)、覆膜组件(240)以及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组件(220)包括放卷辊(22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230)包括第一气缸(231)、引导件(232)、引导架(233)以及导向辊(2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玲肖志远李彦辉董俊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贝美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