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00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42
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涉及视频处理。采用多任务学习的框架,将目标检测、人脸识别、人脸重建、人脸对齐、人脸融合等步骤统一为一个端到端的网络模型,实现了一体化的视频生成流程;采用注意力机制,增强了网络模型对输入视频中的人物区域和人脸特征的关注和提取能力,提高了生成结果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利用目标人物的照片或视频作为条件输入,生成与目标人物相似的二维人脸图像,实现多样性和可编辑性的视频生成;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利用前后帧之间的时序信息,保持生成结果的动态细节和时间连贯性,减少闪烁、抖动、失真等现象。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更高效、更稳定、更灵活、更可控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该系统可以实现智能人脸替换的功能,适用于影视行业等领域。


技术介绍

1、视频生成是指根据一定的输入条件,生成满足特定要求的视频序列的技术。视频生成技术在影视制作、虚拟现实、教育培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人脸替换是一种常见的视频生成任务,即将视频中的某个或某些人物的人脸替换为目标人物的人脸,从而改变视频内容或风格。

2、人脸替换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目标检测、人脸识别、人脸重建、人脸对齐、人脸融合等。目标检测是指在视频帧中定位和分割出人物区域;人脸识别是指在人物区域中识别出人脸,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替换;人脸重建是指根据目标人物的照片或视频,生成与原始人物相似的二维人脸图像;人脸对齐是指将二维人脸图像与原始人物的姿态、表情、光照等条件进行匹配和调整;人脸融合是指将二维人脸图像与原始视频帧进行无缝地合成,使得替换后的视频看起来自然和真实。

3、目前,已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实现人脸替换技术,例如face2face、deepfakes、faceswap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视频输入模块、人物检测与识别模块、人脸重建模块和视频输出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提取子模块,用于从输入的视频帧中提取高层次和低层次的特征图,使用CNN提取网络;其中,卷积操作表示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意力子模块设有自注意力机制,根据特征提取子模块输出的特征图生成注意力图,即表示每个像素点对人物区域检测和识别任务的重要性程度的图像;在自注意力机制中,每个位置的特征都可以参与计算权重,...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视频输入模块、人物检测与识别模块、人脸重建模块和视频输出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提取子模块,用于从输入的视频帧中提取高层次和低层次的特征图,使用cnn提取网络;其中,卷积操作表示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意力子模块设有自注意力机制,根据特征提取子模块输出的特征图生成注意力图,即表示每个像素点对人物区域检测和识别任务的重要性程度的图像;在自注意力机制中,每个位置的特征都可以参与计算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子模块使用非极大值抑制nms,根据检测子模块输出的候选框和置信度生成最终的坐标和掩码,即表示确定存在人物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数据;nms是一种用于去除冗余的目标检测算法,对于每个预测框,保留其置信度最大的框,并删除与该框iou大于一定阈值的其它框,具体步骤如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子模块使用余弦相似度度量,根据识别子模块提取的人脸特征向量生成相似度和判断结果,余弦相似度度量表示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影视后期制作的智能人脸替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子模块使用规则策略算法,根据比较子模块输出的相似度和判断结果生成最终的替换列表,即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昆宏林烨锦陈俐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