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88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37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铜片、第一双极板边框、第一液流框、离子膜、第二液流框、第二双极板边框、第二铜片、第二绝缘板和第二金属端板;还包括第一双极板和第二双极板,所述第一双极板与所述第一双极板边框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二双极板与所述第二双极板边框组装在一起;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液流框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液流框组装在一起;本技术无需对双极板打孔处理,便于更换双极板、离子膜、电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流电池,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1、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灵活性、效率高、长循环寿命和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配套的优良储能装备,也是建设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对不连续、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接纳能力的瓶颈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2、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为:活性物质电解液存储在储罐中,通过磁力泵输送到电堆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后再输送回储罐中;其关键部件包括电极(主要有碳毡、石墨毡、碳布或者碳纸)、双极板(石墨板、金属板或者复合材料双极板)、离子膜(用于将正负离子分离开来)、电解液等,这些部件对电池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的进程,提高性能,降低成本,需进一步研发全钒液流电池。在研发或测试全钒液流电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频繁更换双极板、电极以及离子膜,以研究双极板厚度以及电极厚度等对电池性能影响。

3、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通常重点关注电池测试装置本身,并未对液流电池本身做改进,在研发或测试全钒液流电池时,采用的通常是现有全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铜片、第一双极板边框、第一液流框、离子膜、第二液流框、第二双极板边框、第二铜片、第二绝缘板和第二金属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接头,两个绝缘板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管接头相匹配的内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极板边框和/或所述第二双极板边框为具有中空区域的框体,进液孔和出液孔开设在所述框体的对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铜片、第一双极板边框、第一液流框、离子膜、第二液流框、第二双极板边框、第二铜片、第二绝缘板和第二金属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接头,两个绝缘板上的进液孔和出液孔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管接头相匹配的内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极板边框和/或所述第二双极板边框为具有中空区域的框体,进液孔和出液孔开设在所述框体的对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极板边框和/或所述第二双极板边框的厚度为0.5 mm至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的液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流框和所述第二液流框均包括液流框本体和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伟张可伟李晨阳王园园王成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