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及其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及其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31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及其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其中,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之表面热封光泽度变化率满足所述方法判断品质为良之条件,所述方法包含计算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于热封前后之表面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并基于所述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其对应之参考入射角度以建立热封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其用以计算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基于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所述锂离子电池用外包装于热封后品质之良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其品质为良,当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小于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其品质为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膜,尤其涉及锂电池包装用金属复合膜;本专利技术并涉及一种品质检测方法,尤其涉及金属复合膜的热封品质检测。


技术介绍

1、用树脂薄膜复合、或树脂薄膜与金属箔复合而成的软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和形状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减小厚度和重量,这种复合包装材料可用于锂电池包装、药物包装、日常用品包装(特别是液体)、食品包装等;软包装材料在使用时必须进行热封,热封的作用是将包装物与外界环境隔绝,因此热封的效果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热封效果不好,内装物是液体会发生泄漏,另外氧气和水汽也会进入包装材料内部,造成药物失效,食品保质期下降,而对于锂电池则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2、以往,以软包锂电池为例,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以下简称铝塑膜)的热封效果,可以在铝塑膜受入检查、锂电池成品出货检查中进行,但这种检查方法并不能对每一个锂电池的热封效果进行检查,更不能在电池制程的热封工序中及时发现热封效果异常而进行及时的调整。

3、另一方面,随着锂电池安全性、耐用性要求越来越高,铝塑膜的热封效果也被进一步提高要求。此外,在多个电池包组成的模组应用领域,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动力锂电池产品,产品一致性要求极高。这是由于多个电池包串联使用,其中一个失效就会导致整个电池模组的失效,然而现在的锂电池热封效果检查手段不能在制程中对每一个电池包热封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剔除。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局限性,通过对比热封后的预测光泽度变化率与实测光泽度变化率作为热封效果的检验标准,以快速且稳定的判断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品质。

2、是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其包含:取一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包括一金属复合膜,所述金属复合膜包含一主体复合层及一哑光层,所述哑光层设置于所述主体复合层上;计算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于热封前后之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其中,所述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包括一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一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其分别对应有一参考入射角度及一指标入射角度;基于所述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参考入射角度建立一热封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基于所述指标入射角度及所述热封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计算一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基于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于热封后品质之良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其品质为良,当所述指标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小于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判断其品质为劣。

3、如前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包括一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一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所述参考入射角度包括一第一参考入射角度及一第二参考入射角度,其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其中,所述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之建立方法包括:以所述第一参考入射角度及所述第二参考入射角度为横坐标,以所述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建立一座标系;依据所述第一参考入射角度及所述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于所述座标系上标定第一座标点;依据所述第二参考入射角度及所述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于所述座标系上标定第二座标点;连接所述第一座标点及所述第二座标点以获得一斜率为a的线性函数直

4、线,其满足下述公式:

5、光泽度变化率y=a×入射角度x;

6、于所述入射角度x代入所述指标入射角度,以计算所述预测光泽度变化率。

7、如前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入射角度为0至20度,所述第二参考入射角度为21至60度,所述指标入射角度为80至90度。

8、如前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方法包括:在温度150℃至250℃及压力0.5mpa至2.0mpa,热封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达1至10秒。

9、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包括一金属复合膜,所述金属复合膜包含一主体复合层及一哑光层,设置于所述主体复合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层满足如前所述之方法判断热封品质检测为良之条件。

10、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光层包括一聚脂系树脂、聚异氰酸酯及一哑光粒子,所述哑光粒子系分散于所述哑光层中,所述聚酯系树脂包含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其组合。

11、如前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聚酯系树脂为聚氨酯系树脂,其中,所述聚氨酯系树脂之主剂包括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改性树脂或其二种以上的组合。

12、如前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系树脂之玻璃化温度<20℃,其平均均分子量介于1000~50000

13、da。

14、如前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系树脂之玻璃化温度<10℃,其平均均分子量介于3000~30000

15、da。

16、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异

17、氰酸酯是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中的至少一种聚合而成或其中至少二者混合聚合而成。

18、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层之异氰酸酯基(-n=c=o)之含量与羟基(-oh)含量比值nco/oh为0.2~5。

19、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nco/oh为0.5~1.5,所述哑光层之玻璃化温度为1至50℃。

20、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层之玻璃化温度为1至30℃。

21、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粒子包括无机系哑光粒子、有机系哑光粒子或其组合,所述无机系哑光粒子选自无定形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热解二氧化硅,硅胶,层状硅酸盐及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系哑光粒子选自al、zn、ca或mg的硬脂酸盐,蜡状化合物,羧酸基蜡和脲-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2、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粒子之粒径为0.1至50μm;优选地,所述哑光粒子之粒径为1至30μm。

23、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光粒子与所述聚脂系树脂之质量比为5至50;优选地,所述亚光粒子与所述聚脂系树脂之质量比为10至45。

24、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

25、层厚度为1至15μm。优选地,所述哑光层厚度为2-5μm左右。

26、如前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哑光层中更分散有一有色颜料,其系一有机颜料或一无机颜料,其中,所述无机颜料系选自由镉红、镉柠檬黄、橘镉黄、二氧化钛、碳黑、黑色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其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包括一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一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所述参考入射角度包括一第一参考入射角度及一第二参考入射角度,其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其中,所述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之建立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入射角度为0至20度,所述第二参考入射角度为21至60度,所述指标入射角度为80至90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方法包括:在温度150℃至250℃及压力0.5MPa至2.0MPa,热封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达1至10秒。

5.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包括一金属复合膜,所述金属复合膜包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方法包括:在温度150℃至250℃及压力0.5MPa至2.0MPa,热封所述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达1至10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装置用外包装的热封品质检测方法,其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热封光泽度变化率包括一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一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所述参考入射角度包括一第一参考入射角度及一第二参考入射角度,其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及所述第二参考光泽度变化率,其中,所述光泽度变化预测函数之建立方法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入射角度为0至20度,所述第二参考入射角度为21至60度,所述指标入射角度为80至9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玉玲黎秋生王宇庄志程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睿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