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09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02
本技术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包括头盔本体,所述头盔本体的窗口转动连接有面罩,所述头盔本体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进风通道;通过电机、风扇、进风通道,引流腔、导流板、第二电热丝和出风孔之间的配合,当佩戴头盔本体驾驶摩托时,打开翻板使其与磁铁吸附,同时电机为停止状态,从而使风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引流腔经导流板导向进入出风孔,或者关闭翻板,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从而通过电机带动风扇吹风,第二电热丝对风加热过吹在面罩内侧,从而防止水雾产生,提高骑行时面罩的清晰度,通过不同的引风方式,增加了头盔除雾的范围,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头盔,具体为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


技术介绍

1、摩托车驾驶者必须戴上头盔以保护其头部。现有的摩托车头盔一般包括戴在头上的头盔本体和透明的面罩,面罩通过两侧的铰接机构可转动地安装在头盔本体上,在不需要使用面罩时可向上推至远离脸部,当需要使用面罩时可向下推至遮挡脸部,通过面罩来防止风、雨、尘等物质对驾驶者的脸部和眼睛造成损害;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112716091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雾遮挡视线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本体,所述头盔本体的侧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环形玻璃板,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刷板,所述环形玻璃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滑块,所述环形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环形槽内安装有推动密封滑块移动的推动装置。该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骑行时产生的气流动能使推动装置运转,可使环形玻璃板来回转动,这样刷板可将附着在环形玻璃板内部上的水雾刮除,以保持环形玻璃板良好的透光效果,使骑行人员能够清楚的看清前方路况,防止交通意外发生;

3、面罩经常因为使用者的呼吸产生水雾,这样就会影响使用者的视线,从而会对驾驶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通过刷板将水雾刮除,但是刷板来回移动容易影响骑行者的视线,从而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安全系数较低,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通过对头盔面罩内侧吹风,并对吹出的风进行加热,从而避免驾驶人员呼吸使面罩内侧产生水雾,提高骑行时面罩的清晰度,同时采用自然吹风和电动吹风,增加吹风方式,从而适用范围,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包括头盔本体,所述头盔本体的窗口转动连接有面罩,所述头盔本体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进风通道,且头盔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头盔本体内腔四周设置有加强层,且加强层与头盔本体之间设置有引流腔,所述引流腔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风扇,所述引流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且引流腔相对电机的一侧连通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内腔设置有多组第二电热丝和温控元件,所述出风孔设置在头盔本体的窗口顶部,且出风孔的宽度与窗口的宽度相同,所述头盔本体底部的一端外侧开设有接线孔,且头盔本体底部另一侧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分别与电机、温控元件和第二电热丝电性连接。

3、优选的,所述头盔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与引流腔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网,且第一通孔的内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内径。

4、优选的,所述引流腔顶部设置有蓄电池,且蓄电池分别与控制面板、电机、温控元件和第二电热丝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竖向横截面呈弧形设置,且导流板设置在引流腔中部,所述出风孔的内径小于引流腔的内径。

6、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内侧四周均设置有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为海绵网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大于头盔本体的厚度。

7、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的上表面嵌有磁铁,且进风通道的进风端转动连接有翻板,且翻板为铁板。

8、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开设有多组进风孔,且进风通道内腔靠近进风孔的一端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头盔本体的迎风面下端开设有透气网孔。

9、优选的,所述面罩的内腔设置有第一电热丝,且第一电热丝呈环形设置,所述头盔本体窗口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可调节翅片,且头盔本体窗口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档条,所述可调节翅片设置在挡板与面罩之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本技术主要通过电机、风扇、进风通道,引流腔、导流板、第二电热丝和出风孔之间的配合,当佩戴头盔本体驾驶摩托时,打开翻板使其与磁铁吸附,同时电机为停止状态,从而使风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引流腔经导流板导向进入出风孔,或者关闭翻板,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机,从而通过电机带动风扇吹风,第二电热丝对风加热过吹在面罩内侧,从而防止水雾产生,提高骑行时面罩的清晰度,通过不同的引风方式,增加了头盔除雾的范围,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本体(1),所述头盔本体(1)的窗口转动连接有面罩(2),所述头盔本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进风通道(5),且头盔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头盔本体(1)内腔四周设置有加强层(8),且加强层(8)与头盔本体(1)之间设置有引流腔(15),所述引流腔(15)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风扇(12),所述引流腔(15)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4),且引流腔(15)相对电机(11)的一侧连通有出风孔(20),所述出风孔(20)内腔设置有多组第二电热丝(21)和温控元件(19),所述出风孔(20)设置在头盔本体(1)的窗口顶部,且出风孔(20)的宽度与窗口的宽度相同,所述头盔本体(1)底部的一端外侧开设有接线孔(7),且头盔本体(1)底部另一侧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且控制面板(3)分别与电机(11)、温控元件(19)和第二电热丝(2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且第一通孔(10)与引流腔(15)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网,且第一通孔(10)的内径小于第二通孔(13)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15)顶部设置有蓄电池(24),且蓄电池(24)分别与控制面板(3)、电机(11)、温控元件(19)和第二电热丝(2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4)的竖向横截面呈弧形设置,且导流板(14)设置在引流腔(15)中部,所述出风孔(20)的内径小于引流腔(15)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8)的内侧四周均设置有缓冲垫层(9),所述缓冲垫层(9)为海绵网层,所述加强层(8)的厚度大于头盔本体(1)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5)的上表面嵌有磁铁(18),且进风通道(5)的进风端转动连接有翻板(17),且翻板(17)为铁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5)的进风端开设有多组进风孔(51),且进风通道(5)内腔靠近进风孔(51)的一端设置有防尘网(16),所述头盔本体(1)的迎风面下端开设有透气网孔(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2)的内腔设置有第一电热丝(6),且第一电热丝(6)呈环形设置,所述头盔本体(1)窗口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可调节翅片(22),且头盔本体(1)窗口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档条(23),所述可调节翅片(22)设置在挡板与面罩(2)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盔本体(1),所述头盔本体(1)的窗口转动连接有面罩(2),所述头盔本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进风通道(5),且头盔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头盔本体(1)内腔四周设置有加强层(8),且加强层(8)与头盔本体(1)之间设置有引流腔(15),所述引流腔(15)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风扇(12),所述引流腔(15)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4),且引流腔(15)相对电机(11)的一侧连通有出风孔(20),所述出风孔(20)内腔设置有多组第二电热丝(21)和温控元件(19),所述出风孔(20)设置在头盔本体(1)的窗口顶部,且出风孔(20)的宽度与窗口的宽度相同,所述头盔本体(1)底部的一端外侧开设有接线孔(7),且头盔本体(1)底部另一侧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且控制面板(3)分别与电机(11)、温控元件(19)和第二电热丝(2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且第一通孔(10)与引流腔(15)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网,且第一通孔(10)的内径小于第二通孔(13)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雾遮挡的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15)顶部设置有蓄电池(24),且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龙韩佳良谢成英邓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聚和裕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