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焰奇专利>正文

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03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9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包括:一本体;一摆动装置,枢装于该本体中,含有一架体,该架体上设有一第一感应区及一卷布马达,该卷布马达的转轴连动一伞把手固定器,且该伞把手固定器上设有一第二感应区;一摆动马达,用以驱转该架体;一驱动栓,用以压按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开关;一第一感测元件,该架体联动该全自动开收伞呈水平位置时,该第一感应区对正该第一感测元件,触发一信号以启动该卷布马达旋转;以及一第二感测元件,该伞把手固定器旋转时,该伞把手固定器上的第二感应区旋转地通过该第二感测元件,并开始记录该伞把手固定器的旋转圈数,当达预设圈数时便触发一信号,停止该卷布马达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1、雨天对驾驶者而言是非常不便,驾驶人在步出车外前必须将雨伞备妥,但不论驾驶人开伞速度多快,总是会被雨淋湿;当驾驶人重回车内时,又必须在车外将雨伞收合后才能进入车内,但就在进入车内前,驾驶者又得被雨淋。

2、因此,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第87115889号“可随车门开启的护伞”所示,当开启车门时,可以驱使铁卷片52伸长,夹持杆51将遮雨伞100打开,供驾驶者遮雨,而驾驶人亦可将此伞拆下使用。在取下雨伞后,须将下部伞柄150转回原来位置。而当驾驶回到车上打开车门时,将伞柄150转动装回卡座33上即可;当关闭车门后该内桁架2被推回,该和尚头8将拉力装置200拉伸成伸长状态,该转轴7回转带动回位线54伸长,使卷轴5内的铁卷片52绷紧,则该绕于卷轴5外的铁卷片52即绕缩于卷轴5上,并将夹持杆51下拉,同时该遮雨伞100因被夹持杆51夹持亦同时被拉下而合上,完成收伞操作。

3、另如中国台湾技术专利申请案第88212960号“洋伞收用器”,该洋伞收用器可安装于车顶上,使用者可在车内控制开伞。该案所示的结构是通过拉索等结构,将张开的洋伞的下巢向下拉,而将洋伞关闭。

4、上述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87115889、88212960号两个专利,主要提供一种只能自动开启并不能自动收合的伞具使用,也因为所应用的伞具不能自动收合,因此必须通过极为复杂的结构才能将伞收合,如在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87115889号中,必须安卷轴5、夹持杆51、铁卷片52等结构;在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882212960号中,必须安装多数控制索结构,通过控制索将伞的下巢向下拉动以达到收伞的目的;因此上述两案在结构上,十分复杂,除了造成制造、组装上的困扰外,也增加制造成本;再者,一般的使用者也无法在购买后自行安装,必须改装原有汽车结构才能进行安装,更加突显其不便利性。

5、又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95204566号“车用遮雨装置”,可提供驾驶者于车内将原先置放于该“车用遮雨装置”内的雨伞举起并张开,但是该案的结构,并无法提供收伞的功能,使用者必须自己收合后放入该“车用遮雨装置”中,供下次使用。也因如此,使用者若重回车内时,仍然下着雨时,只能淋着雨将伞收合后才能进入车内,而显视出该案在应用上的缺点。

6、因此,同本案专利技术人先前所申请核准的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i720469号专利技术专利“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该案改善上述各现有技术的缺点,该案所适用的自动开收伞必须由压缩装置重置自动开收伞的开伞弹簧;由于目前已有可全自动储能自动开收伞开伞弹簧的全自动开收伞,上述中国台湾专利第i720469号的结构并无法适用。

7、另外该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i720469号,可于该套筒部的周缘形成一齿轮部,当该伞把手固定器将该自动开收伞呈水平躺于收纳区时,该齿轮部会啮合于另一马达所带转的作动齿轮上,以驱使该套筒部旋转,并带转所套接的自动开收伞,通过套筒部的旋转,将已呈收合状态的自动开收伞的伞面进行卷收,减少该自动开收伞收合后的直径。上述的结构由于该齿轮部随套筒部由垂直状摆动至水平状时,齿轮部易发生与该作动齿轮无法准确啮合,且在传动时也易造成套筒部产生跳动现象,而存在改进的必要。

8、本案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再加予研究创新,揭示出本技术所揭示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包括:一本体,设置于车辆的车顶,该本体含有一收纳区;一摆动装置,含有一架体,其相对的两侧分别突设有一转轴,以枢装于该本体的一对枢座中,并于该架体上设有一第一感应区,于该架体中装置有一卷布马达,并且该卷布马达的转轴连动一伞把手固定器,该伞把手固定器的前端凹设一套接孔,以套接一全自动开收伞的把手于内,且于该伞把手固定器上设有一第二感应区;一摆动马达,安装于该本体上,用以驱动该架体依其转轴的轴心摆动,以联动该伞把手固定器所套接的全自动开收伞停置在水平位置或垂直位置;一驱动栓,安装于该架体上,用于由一驱动元件驱动,以压按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开关;一第一感测元件,安装于该收纳区,该全自动开收伞停置在水平位置时,使该架体的第一感应区对正该第一感测元件,而触发一信号,启动该卷布马达旋转,使该伞把手固定器带动该全自动开收伞旋转;以及一第二感测元件,装置于该收纳区中,该伞把手固定器旋转时,该伞把手固定器上的第二感应区旋转地通过该第二感测元件,并开始记录该伞把手固定器的旋转圈数,当达预设圈数时便触发一信号停止该卷布马达旋转。

2、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中该驱动栓的中段由一马达所驱转,该驱动栓的第一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开关中的开伞开关,并且该驱动栓的第二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操作开关中的关伞开关。

3、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中该摆动马达与该架体的转轴之间安装有一变速器。

4、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中第一感测元件为一光电型感测器,该第一感应区装置有一反光片。

5、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中第二感测元件为一光电型感测器,该第二感应区装置有一反光片。

6、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该套接孔的断面与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把手断面形状吻合,并呈一非圆形断面形状。

7、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还含有至少一盖体,各该盖体至少由一马达驱动开启,以操作地封闭该收纳区的入口,而将该全自动开收伞隐藏在该收纳区中。

8、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还含有一接收器,用以接收一操作信号,以启动本技术的开伞行程或收伞行程。上述的操作信号可为无线信号或有线信号。

9、本技术所揭示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底部置有磁性元件或吸盘,以吸附于该车顶;或该本体为车体的一部分。

10、本技术所揭示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及附图,而得以明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栓的中段由一马达所驱转,该驱动栓的第一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开伞开关,并且该驱动栓的第二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关伞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动马达与该架体的转轴之间安装有一变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元件为一光电型感测器,该第一感应区装置有一反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感测元件为一光电型感测器,该第二感应区装置有一反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接孔的断面与该全自动开收伞的把手断面形状吻合,并呈一非圆形断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栓的中段由一马达所驱转,该驱动栓的第一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开伞开关,并且该驱动栓的第二端投影对正该全自动开收伞的关伞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专用的车外遮雨、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摆动马达与该架体的转轴之间安装有一变速器。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焰奇
申请(专利权)人:林焰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