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44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属于升降系统领域,解决了组装困难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源板上安装电源接头,在控制板上安装控制接头后,将所述电源板和控制板电连接,完成控制端组装;将所述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分别组装在下壳体内,完成输出端的预固定后;将所述控制端组装在下壳体内,完成控制端的预固定;将所述控制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上壳体盖合下壳体,使输出端和控制端的两端面均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贴合,完成驱动装置的组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使组装更简单,组装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1、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基本均由电动机、减速器、手控器、电控器和电源适配器组成,组成整个驱动装置的组件较多,各个组件的安装相对分散,占用面积较大,为了使驱动装置结构更紧凑,现有技术中,如技术专利cn218771655u公开了一种集成升降桌电机,总控制板、电机轴、蜗杆牙套、齿轮均设在电机本体内部,电机本体内部空间较小且各个零件之间需要精密配合,导致组装比较困难、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解决了组装困难的问题,使组装更简单,组装效率更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源板上安装电源接头,在控制板上安装控制接头后,将所述电源板和控制板电连接,完成控制端组装;

3、将所述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分别组装在下壳体内,完成输出端的预固定后;将所述控制端组装在下壳体内,完成控制端的预固定;

4、将所述控制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上壳体盖合下壳体,使输出端和控制端的两端面均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贴合,完成驱动装置的组装。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将控制端先相互进行组装后再装入下壳体,无需在下壳体内的有限空间进行组装,组装更方便,组装效率更高,也可以有利于保障组装的精度,其次,将控制端的组装和输出端的预固定分开,两部分的组装能够同时进行,大大节约了组装时间,进一步提升组装效率,最后,控制端和输出端先安装在下壳体内,形成预固定,限制控制端和输出端在组装工序完成前发生错位移动,进一步提升组装的精度,最后,上壳体盖合下壳体,使输出端和控制端的两端面均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贴合,将输出端和控制端固定,有利于减少固定结构的设置,从而有利于使控制装置的体积小型化。

6、进一步的,将控制板设于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之间,控制板设有供动力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的避让孔。采用前述技术方,将控制板设于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之间,不仅能够使结构更紧凑,也可以有利于缩短控制板和动力单元与减速单元之间的走线距离,有利于使走线更简洁,以及,设有避让孔,有效防止对动力单元的安装形成干涉。

7、进一步的,将电源板设于动力单元的侧方,电源板与控制板错位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使电源板、控制板和动力单元分布更合理、更紧凑,使驱动装置体积小型化,以及,电源板与控制板错位设置,也可以使电源板与控制板不完全遮挡,有利于增加电源板与控制板的散热效果。

8、进一步的,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上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与上壳体贴合,控制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电源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贴合,电源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下壳体贴合;或者,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下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与下壳体贴合,控制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电源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贴合,电源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上壳体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控制接头和电源接头的相互限位,有利于提升控制接头和电源接头的安装可靠性。

9、进一步的,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前侧或者后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两端面和电源接头的两端面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贴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直接固定控制接头和电源接头,控制接头和电源接头分开组装,降低组装要求,有效防止控制接头和电源接头发生松动。

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蜗杆,减速单元包括涡轮,动力单元先组装在下壳体内后,再组装减速单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在装配时与蜗轮之间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若先装蜗轮,再用力将蜗杆压入,容易导致蜗杆弯曲、变形或者配合面受损。

11、进一步的,在所述动力单元组装在壳体内前,将定子、转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杆安装在电机轴,完成动力单元组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力单元先相互进行组装后再装入下壳体,无需在下壳体内的有限空间进行组装,组装更方便,组装效率更高,也可以有利于保障组装的精度。

12、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上述组装方法组装,所述驱动装置的电源板和控制板通过插接端子电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插接端子电连接,组装更简单,后期维护时,仅需要更换单独的电源板和控制板,维护更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源板上安装电源接头,在控制板上安装控制接头后,将所述电源板和控制板电连接,完成控制端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控制板设于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之间,控制板设有供动力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的避让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源板设于动力单元的侧方,电源板与控制板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上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与上壳体贴合,控制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电源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贴合,电源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下壳体贴合;或者,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下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与下壳体贴合,控制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电源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贴合,电源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上壳体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前侧或者后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两端面和电源接头的两端面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先组装在下壳体内后,再组装减速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单元组装在壳体内前,将定子、转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蜗杆安装在电机轴,完成动力单元组装。

8.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权1-7所述组装方法组装,所述驱动装置的电源板和控制板通过插接端子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电源板上安装电源接头,在控制板上安装控制接头后,将所述电源板和控制板电连接,完成控制端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控制板设于动力单元和减速单元之间,控制板设有供动力单元的输出轴穿过的避让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源板设于动力单元的侧方,电源板与控制板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升降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上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制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与上壳体贴合,控制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电源接头的其中一个端面贴合,电源接头的另一个端面与下壳体贴合;或者,将所述控制接头设置在电源接头的下侧,上壳体盖合下壳体后,以使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付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昱森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