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502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及方法,涉及报警联动技术领域,系统包括: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设备和设备参数、报警联系人信息;方案制作模块用于制作报警联动方案,包括方案名称、触发设备和设备参数、报警触发条件、报警开关、报警推送机制、报警联系人、报警通知方式、联动开关、联动类型、联动设备和设备参数、方案状态;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定时采集设备数据,收到设备返回数据后,查找设备已启用的联动方案;报警联动模块用于根据报警触发条件对数据进行研判,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报警开关打开时,进行报警;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联动开关打开时,进行联动控制。本方案可配置不同报警联动方案,及时生效,还实现了跨设备间联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报警联动,尤其涉及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一般的报警联动有两种:一种报警联动是通过控制器实现,控制器设备通常基于modbus通信协议实现内部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具体是将一台或多台设备接入一台控制器,控制器可对每台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联动控制,局限是控制器仅能对内部的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报警大多通过现场装置(喇叭、报警器等)输出,报警输出方式单一;另一种报警联动是直接编码到代码中,在软件系统中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警的效果基本上都是直接通过编码实现,实现联动控制的效果需要定制化编写代码,局限是如果添加一种报警联动方案,需要修改和发布程序,影响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及方法,可以配置不同的报警联动方案,及时生效,实现跨设备间的联动控制。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3、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包括录入模块、方案制作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报警联动模块。

4、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设备和设备参数,设备参数分只读、只写、读写三种;还用于录入报警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

5、方案制作模块用于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方案信息包括方案名称、触发设备和设备参数、报警触发条件、报警开关、报警推送机制、报警联系人、报警通知方式、联动开关、联动类型、联动设备和设备参数、方案状态;

6、其中,报警推送机制分为仅第一次生效和沉默x分钟两种;仅第一次生效:报警后,如果未对报警记录进行处理,后续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的数据不进行报警;如果对报警记录进行处理,后续满足报警触发条件时会继续报警;沉默x分钟:报警后,在x分钟内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的数据不进行报警,x分钟过后继续报警;

7、其中,报警通知方式包括网页提示、微信通知、短信中的一种或多种;

8、其中,联动类型分为采集和控制两种;采集型联动:其联动的设备参数分只读和读写两种;控制性联动:其联动的设备参数分只写和读写两种;

9、其中,方案状态分停用和启用两种,默认为启用状态;

10、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定时采集设备数据,收到设备返回数据后,查找设备已启用的报警联动方案;

11、报警联动模块用于根据报警联动方案中的报警触发条件对数据进行研判,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报警开关打开时,按照报警联动方案进行报警同时记录报警消息到数据库中,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联动开关打开时,进行联动控制。

12、进一步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

13、进一步的,方案信息还包括报警消息模板,当发生报警时,报警联动模块用于按照模板格式生产通知内容,并按照报警通知方式通知联系人。

14、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在系统中录入设备和设备参数,设备参数分只读、只写、读写三种;

16、s2、在系统中录入报警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

17、s3、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方案信息包括设定方案名称、选择触发设备和设备参数、报警触发条件、报警开关、报警推送机制、报警联系人、报警通知方式、联动类型、联动设备和设备参数;

18、其中,报警推送机制分为仅第一次生效和沉默x分钟两种;仅第一次生效:报警后,如果未对报警记录进行处理,后续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的数据不进行报警;如果对报警记录进行处理,后续满足报警触发条件时会继续报警;沉默x分钟:报警后,在x分钟内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的数据不进行报警,x分钟过后继续报警;

19、其中,报警通知方式包括网页提示、微信通知、短信,用户指定一种或多种报警通知方式;

20、其中,联动类型分为采集和控制两种;采集型联动:其联动的设备参数分只读和读写两种;控制性联动:其联动的设备参数分只写和读写两种;

21、s4、报警联动方案制作后,系统定时采集设备数据,收到设备返回数据后,查找设备已启用的报警联动方案,根据方案中的报警触发条件对数据进行研判,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报警开关打开时,按照报警联动方案进行报警同时记录报警消息到数据库中,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且联动开关打开时,进行联动控制。

22、进一步的,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用户先选择触发类型,然后设定数据值。

23、进一步的,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报警联系人。

24、进一步的,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报警消息模板,当发生报警时系统按照模板格式生产通知内容并按照报警通知方式通知联系人。

25、进一步的,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方案状态,方案状态分停用和启用两种,默认为启用状态。

26、进一步的,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联动开关;

27、联动开关打开: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时,进行联动控制;

28、联动开关关闭:当满足报警触发条件时,不进行联动控制。

29、进一步的,步骤s4中,当报警开关关闭时,不管是否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系统都不报警。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可以在报警联动系统中配置相应的报警联动方案,及时生效,既不需要维护人员跑现场对设备进行参数配置,也不需要让程序员修改和发布程序;还解决了硬件设备内部联动的局限性,实现了跨设备间的联动,联动效果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方案信息还包括报警消息模板,当发生报警时,报警联动模块用于按照模板格式生产通知内容,并按照报警通知方式通知联系人。

4.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用户先选择触发类型,然后设定数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报警联系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报警消息模板,当发生报警时系统按照模板格式生产通知内容并按照报警通知方式通知联系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方案状态,方案状态分停用和启用两种,默认为启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方案信息还包括联动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当报警开关关闭时,不管是否满足报警触发条件,系统都不报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方案信息还包括报警消息模板,当发生报警时,报警联动模块用于按照模板格式生产通知内容,并按照报警通知方式通知联系人。

4.一种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配置的报警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报警触发条件包括触发类型和数据值信息,触发类型包括数值小于a、数值大于b、数值大于a小于b、数值小于a或大于b、数值等于a,步骤s3在制作报警联动方案时,用户先选择触发类型,然后设定数据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超张维左兴健王俊淇杨相奎王红梅张白洋王敏赖志强郭亚男吴佳洁雍江张心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智能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