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71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外转子,其包括外转子轭以及设置于外转子轭内侧的多个外转子永磁体,内转子,其包括内转子轭以及设置于内转子轭外侧的多个内转子永磁体,定子,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槽和外槽,外槽嵌有外绕组线圈形成定子外绕组,内槽嵌有内绕组线圈形成定子内绕组,定子同轴套设于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创新的拓扑形式,使电机可以具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转子结构,进而有利于并同时输出两种不同的转速,两转子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运行,便于在融合了不同的电机拓扑形式后,使两种转子能够各自在不同工作区间内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小的输入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1、永磁同步电机一种常用的机体,永磁同步电机是以永磁体提供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没有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的用途较为广泛。

2、永磁同步电机的种类多样,其中包括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现有技术的双转子电机内外槽极配合及拓扑形式一致且对称,多转速电机通过改变绕组或者增加减速器实现多转速输出,传统永磁电机绕组磁场极对数等于转子永磁体磁场极对数,低转速大转矩工况下需要设计为大槽极配合形式,游标效应通过设计齿槽极数满足特殊的数学形式,从而使永磁电机设计实现低速大转矩工作输出。

3、但现有技术的双转子电机同时输出一种转速状态,定子通常由一组绕组组成,同时高效率区间固定,这种方式会存在转速单一的情况,进而需要对此进行改进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包括:

3、外转子,其包括外转子轭以及设置于外转子轭内侧的多个外转子永磁体;

4、内转子,其包括内转子轭以及设置于内转子轭外侧的多个内转子永磁体;

5、定子,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内槽和外槽,所述外槽的内腔嵌有外绕组线圈形成定子外绕组,所述内槽的内腔嵌有内绕组线圈形成定子内绕组;所述定子同轴套设于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

6、优选的,所述内转子永磁体的极对数与定子内绕组的极对数相等,所述定子的外齿数noutt和外转子永磁体的极对数poutpm与定子外绕组的极对数poutw之间满足以下关系:noutt±poutw=poutpm。

7、优选的,所述定子外绕组和定子内绕组的槽极配合相同。

8、优选的,所述内转子轭呈圆形或者任意大于等于四的偶数边多边形设置,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固定在在所述内转子轭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呈n极和s极相互交替排列。

9、优选的,多个所述外转子永磁体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轭的内圆周面上,且多个所述外转子永磁体呈n极和s极相互交替排列。

10、优选的,所述外转子永磁体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或平行充磁,所述外转子永磁体的材质为钐钴永磁或钕铁硼永磁。

11、优选的,所述定子铁芯的材质为硅钢或软磁合金,且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多个叠片叠压连接而成。

12、优选的,所述定子外绕组和定子内绕组的线圈材质均为漆包铜线。

13、优选的,所述定子外绕组和定子内绕组分别独立引出接入控制器。

14、优选的,所述内转子永磁体的材质为钐钴永磁或软磁合金材料,所述内转子永磁体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或平行充磁。

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专利技术利用创新的拓扑形式,使电机可以具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转子结构,定子采用内外绕组的方式,进而有利于同时输出两种不同的转速,两转子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运行,便于在融合了不同的电机拓扑形式后,使两种转子能够各自在不同工作区间内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小的输入功耗;

17、(2)本专利技术利用融合永磁游标电机的拓扑形式,使外转子和定子之间满足特定游标效应磁路关系,有利于实现低速大转矩输出的功能;

18、(3)本专利技术利用融合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拓扑形式,使内转子和定子满足磁极相等的原则pinpm=pinw,进而有利于实现常规永磁电机中高转速驱动输出的功能,同时内侧转子转动惯量小,动平衡更容易调校,适合中高速工况,进而便于将内转子设计为传统永磁电机拓扑更为合理;

19、(4)本专利技术利用在外转子上融合游标效应使外转子永磁体极对数等于定子外绕组极对数加或减定子外侧齿数,可以减小定子上多槽极定子绕组嵌线带来的工艺困难,从而使得外转子可以运行在低速大转矩工况下。同时外侧转子转动惯量较大,对转子动平衡要求较高,适合低速工况,设计为永磁游标电机拓扑较为合理;

20、(5)本专利技术利用内外转子在各自机械特性范围内均可保持在高效率区间内运行,有利于同时实现了从低速到中高速工况的高效率运行的功能;

21、(6)本专利技术利用双转子电机形式实现了双转速输出的功能,有利于不再需要增加减速器或者工作时改变绕组绕线方式实现变转速输出;

22、(7)本专利技术利用设备安装的可用空间,进而有利于提高了电机功率密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的极对数与定子内绕组(5)的极对数相等,所述定子(3)的外齿数NoutT和外转子永磁体(2)的极对数PoutPM与定子外绕组(4)的极对数PoutW之间满足以下关系:NoutT±PoutW=Pout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绕组(4)和定子内绕组(5)的槽极配合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轭(7)呈圆形或者任意大于等于四的偶数边多边形设置,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固定在在所述内转子轭(7)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呈N极和S极相互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外转子永磁体(2)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轭(1)的内圆周面上,且多个所述外转子永磁体(2)呈N极和S极相互交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永磁体(2)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或平行充磁,所述外转子永磁体(2)的材质为钐钴永磁或钕铁硼永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材质为硅钢或软磁合金,且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多个叠片叠压连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绕组(4)和定子内绕组(5)的线圈材质均为漆包铜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绕组(4)和定子内绕组(5)分别独立引出接入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的材质为钐钴永磁或软磁合金材料,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的充磁方式为径向充磁或平行充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的极对数与定子内绕组(5)的极对数相等,所述定子(3)的外齿数noutt和外转子永磁体(2)的极对数poutpm与定子外绕组(4)的极对数poutw之间满足以下关系:noutt±poutw=pout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外绕组(4)和定子内绕组(5)的槽极配合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轭(7)呈圆形或者任意大于等于四的偶数边多边形设置,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固定在在所述内转子轭(7)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内转子永磁体(6)呈n极和s极相互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转子转速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外转子永磁体(2)固定在所述外转子轭(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晟黄立刘璟轩刘文吉左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