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机构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26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排放机构及烹饪器具,其中排放机构包括油汽分离组件和冷凝组件,油汽分离组件具有第一出口、进口和第二出口,进口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的排汽口连通,排汽口排出的油蒸汽进入油汽分离组件内,油汽分离组件的内壁引导油蒸汽旋转并分离为含水气体和含油液体,而后含油液体从第二出口排出,含水气体从第一出口排出,冷凝组件可对从第一出口排出的含水气体进行降温。该排放机构能够应用于烹饪器具,可分离烹饪腔排出的油蒸汽中的油烟,以提高冷凝组件的效率以及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可避免油烟被带回烹饪腔,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排放机构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为了节省空间和有更丰富的烹饪体验,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具有蒸、烤、微等集成功能的烹饪器具。由于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水汽和油烟,排出的蒸汽若被回收利用,也会将油烟带回烹饪腔,从而影响食物口感,也不利于用户健康。对于含有冷凝装置的烹饪器具来说,冷凝装置包括冷凝腔、进汽口、出气口和出液口,进汽口、出气口和出液口均与冷凝腔连通,烹饪器具的蒸功能排出的蒸汽通过进气口进入冷凝腔,冷凝腔中的气体经过冷凝后从出气口离开冷凝腔,冷凝腔中产生的冷凝水从出液口离开冷凝腔。冷凝腔的底部设置用于对冷凝腔中的气体进行冷凝的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可以是散热翅片或者相变材料。出气口和出液口均位于冷凝腔的底部,因油汽混合物的密度大于空气,其在进入冷凝装置的冷凝腔内后易下降离开冷凝腔,即与散热结构的接触时间较短,从而影响冷凝效果。另外,过多的水汽和油烟进入到冷凝装置中也会造成冷凝组件内的油污积存无法清理,从而降低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2、因此,亟需一种排放机构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问题。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油汽分离组件(2)包括筒体(21)和进口管(23),所述进口(213)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侧壁,所述进口管(23)与所述筒体(21)连通于所述进口(213)处,所述进口管(23)排出气体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3)排出气体的一端投影于水平面,所述进口管(23)的一条边沿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所述进口管(23)的另一条边沿未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所述筒体(21)的轴心线到所述进口管(2...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油汽分离组件(2)包括筒体(21)和进口管(23),所述进口(213)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侧壁,所述进口管(23)与所述筒体(21)连通于所述进口(213)处,所述进口管(23)排出气体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3)排出气体的一端投影于水平面,所述进口管(23)的一条边沿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所述进口管(23)的另一条边沿未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所述筒体(21)的轴心线到所述进口管(23)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的边沿的距离为x1,所述筒体(21)的轴心线到所述进口管(23)未与所述筒体(21)的侧壁相切的边沿的距离为x2,x1>x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3)倾斜设置,且沿着所述进口管(23)内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进口管(23)的高度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3)的轴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α≤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211)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顶部,所述第二出口(212)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底部,所述进口(213)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侧部,且所述进口(213)相比于所述第二出口(212)更靠近所述第一出口(2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23)排出气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筒体(21)内,且所述进口管(23)伸入所述筒体(21)内的部分与所述筒体(21)的内壁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汽分离组件(2)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王畅李法民阮华平文广才韩源俞晓文石昊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