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及具有其的飞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及具有其的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01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29
本申请属于飞机振动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及具有其的飞机。导流管为空心圆管,布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0.2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1~1.5倍,导流管从入口到出口之间各个截面的面积呈线性变化。本申请提供的飞机机身附面层的空气经过导流管后后加速从导流管出口流出,并改变了附近的局部流动,大幅度削弱了激波和膨胀波,机体低频振动的振幅降低35%左右。本申请能够有效减小后机身在跨音速下产生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飞机振动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及具有其的飞机


技术介绍

1、现代飞机的后机身要求具有光滑流线的形状,尽量减小后机身的收缩角,后机身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较小的外形曲率,如图1所示,为典型飞机后机身剖面外形说明图,在巡航飞行状态下,设计良好的后机身一般能够保证后机身不会发生流动分离。但是有时候,出于内部设备布置的需要,后机身不得不采取具有较大曲率,收缩角度较大的外形形状,导致后机身在跨音速下产生低频振动,如图2所示,为不合理的后机身剖面外形示意图,后机身需要布置应急着陆钩,为了满足布置空间的要求,后机身不得不采用具有较大曲率的外形形状,导致后机身在跨音速下产生振动。图3是外形不合理的后机身的跨音速流动示意图,后机身下表面急剧收缩、曲率较大的位置,会产生一道激波,气流经过激波以后膨胀,产生多道膨胀波,然后气流发生分离。分离导致飞机机体产生低频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及具有其的飞机,通过在后机身布置特殊形状的导流管,能够有效减小后机身的低频振动。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为空心圆管,布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0.2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1~1.5倍,导流管从入口到出口之间各个截面的面积呈线性变化。

3、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5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3倍。

4、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0.6-0.8m。

5、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0.7m。

6、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包括如上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导流管的入口布置在飞机的后机身下表面产生激波的位置,导流管的出口沿飞机航向向后延伸。

7、优选的是,所述导流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沿飞机横向并排设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

8、优选的是,多个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飞机后机身下表面的尾椎下方,且位于左右两个喷管之间。

9、本申请提供的飞机机身附面层的空气经过导流管后后加速从导流管出口流出,并改变了附近的局部流动,大幅度削弱了激波和膨胀波,机体低频振动的振幅降低35%左右。本申请能够有效减小后机身在跨音速下产生的振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空心圆管,布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0.2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1~1.5倍,导流管从入口到出口之间各个截面的面积呈线性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5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3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0.6-0.8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0.7m。

5.一种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导流管的入口布置在飞机的后机身下表面产生激波的位置,导流管的出口沿飞机航向向后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管沿飞机横向并排设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飞机后机身下表面的尾椎下方,且位于左右两个喷管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为空心圆管,布置在飞机后机身下表面,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0.2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1~1.5倍,导流管从入口到出口之间各个截面的面积呈线性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直径为0.15m,且导流管的入口面积为其出口面积的1.3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后机身跨音速低频振动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为0.6-0.8m。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佳伟杨德敏郭灿生周继良王木国孙迎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