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57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在大震下承载力不足导致震后节点变形难以修复等问题。本技术包括碟形弹簧、蝶形钢板和套筒,所述套筒一端与钢柱连接,套筒内设有多个碟形弹簧,套筒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挡板;所述蝶形钢板上部连接有上钢板,蝶形钢板下部连接有下钢板,上钢板与钢梁相连,下钢板与挡板相连。该阻尼器具有双重耗能作用,当外荷载作用时,碟形弹簧相互挤压变形耗散能量,当外荷载超过碟形弹簧自身承载力时,由挡板推动下钢板引起蝶形钢板剪切变形耗能,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现场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1、近几年,由于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专家学者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越来越重视,因此,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结构采取合理必要的加固防震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在框架结构建筑中,最为薄弱和危险的部位通常是梁柱节点处。当结构遭遇地震时,尤其是强烈的破坏性强震时,结构中的梁柱节点部位常因不能够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而造成节点变形过大进而发生脆断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2、目前,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结构,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快捷的途径是对结构加固安装抗震装置,通过抗震装置有效的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轻或者调整结构的地震响应,有效的保护结构安全。在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抗震装置为粘弹性阻尼和摩擦阻尼器,其中粘弹性阻尼器主要是由粘弹性材料和钢板交替叠合在一起形成的装置,在地震力作用下,钢板与粘弹性材料产生相对位移,使得粘弹性材料往复的剪切变形,从而消耗地震能量,但由于粘弹性阻尼器结构复杂,现场施工繁琐,制作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粘弹性材料易老化,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而摩擦阻尼器则因材料的磨损会缩短使用寿命。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实用性强的阻尼器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2、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包括碟形弹簧、蝶形钢板和套筒,所述套筒一端与钢柱连接,套筒内设有多个碟形弹簧,套筒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挡板;所述蝶形钢板上部连接有上钢板,蝶形钢板下部连接有下钢板,上钢板与钢梁相连,下钢板与挡板相连。

3、所述套筒内设有导杆,下钢板与挡板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导杆滑动连接在凹槽内。

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阻尼器具有双重耗能效果,在小震时依靠结构自身抗震,在中震时碟形弹簧被压缩产生弹塑性变形耗能,在大震时蝶形钢板两端剪切滞回变形耗能,通过层层耗能保护,有效防止梁柱节点脆性断裂失效,从而提高了节点的抗震能力。本技术采用现场螺栓连接的方式,便于拆卸更换,相比传统结构的抗震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经济实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形弹簧(1)、蝶形钢板(7)和套筒(8),所述套筒(8)一端与钢柱(5)连接,套筒(8)内设有多个碟形弹簧(1),套筒(8)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挡板(3);所述蝶形钢板(7)上部连接有上钢板(9),蝶形钢板(7)下部连接有下钢板(4),上钢板(9)与钢梁(10)相连,下钢板(4)与挡板(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内设有导杆(2),下钢板(4)与挡板(3)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1),导杆(2)滑动连接在凹槽(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梁柱节点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碟形弹簧(1)、蝶形钢板(7)和套筒(8),所述套筒(8)一端与钢柱(5)连接,套筒(8)内设有多个碟形弹簧(1),套筒(8)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挡板(3);所述蝶形钢板(7)上部连接有上钢板(9),蝶形钢板(7)下部连接有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江朋张军良崔永强齐宪锋
申请(专利权)人: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