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给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41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03
本技术涉及给油器,公开了一种双线给油器,包括阀体(1),阀体(1)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阀体(1)的长度方向的油腔(101),相邻两个油腔(101)间形成有贯通两个油腔(101)的两个油道(102),其中一个油腔(101)内设有压油活塞(2),另一个油腔(101)内设有配油活塞(3),压油活塞(2)上连接有感应器(4),以能够在油脂从具有配油活塞(3)的油腔(101)内经其中一个油道(102)进入具有压油活塞(2)的油腔(101)内后,推动压油活塞(2)轴向移动,使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感应器(4)检测到压油活塞(2)的移动位置。本技术的双线给油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油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线给油器


技术介绍

1、双线分配器作为双线集中润滑系统的油脂分配机构,在双线集中润滑系统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现有的双线分配器在工作过程中,油泵输出的高压油脂直接将双线分配器活塞压入润滑点,只要油泵压力足够大,就可以驱动双线分配器开始工作,并且,现有的双线分配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出口堵塞,是不会影响其他润滑点的正常供油的,整个双线集中润滑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且不易被发现,但是,该堵塞的出口就无法向相关位置输送油脂,无法起到润滑作用。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检测到出口是否堵塞,就需要增加接近开关,以检测分配器活塞的运动,确保供油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对所有分配器进行检测,并且,使用者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以免各润滑点长时间不能有效润滑。并且,现有的双线分配器为整体式结构,不同出油口数的分配器需要单独生产,出油口数派生不方便。

3、基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难以有效保证双线给油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线给油器,该双线给油器通过在压油活塞上设置感应器,从而通过感应器检测压油活塞的位置,从而判断出油口是否堵塞,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线给油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的油腔,相邻两个所述油腔间形成有贯通两个所述油腔的两个油道,其中一个所述油腔内设有压油活塞,另一个所述油腔内设有配油活塞,所述压油活塞上连接有感应器,以能够在油脂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的所述油腔内经其中一个所述油道进入具有所述压油活塞的所述油腔内后,推动所述压油活塞轴向移动,使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所述感应器检测到所述压油活塞的移动位置。

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端盖,另一端设有螺塞,以能够将所述油腔形成为密封腔体结构。

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端盖上设有凹腔,所述凹腔与所述油腔一一对应设置。

5、更优选地,所述端盖与所述阀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6、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活塞的端部设有非磁性螺钉,所述感应器设在所述非磁性螺钉的远离所述压油活塞的端部。

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阀体上靠近所述配油活塞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流口、第二进流口、第一出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第一进流口、所述第二进流口、所述第一出流口和所述第二出流口均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的所述油腔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流口和所述第二出流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口和所述第二进流口之间。

8、更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流口设于所述阀体的靠近螺塞的一端,所述第二进流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另一端。

9、进一步地,所述配油活塞靠近螺塞的一端形成有轴端油隙,该轴端油隙与所述第一进流口连通,以能够将油脂注入该轴端油隙后,推动所述配油活塞向远离所述螺塞的一端移动。

10、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配油活塞的中部区域形成有中间油隙,所述配油活塞轴向移动过程中,所述中间油隙能够与所述油道和第一出流口或者与第一出流口和第二出流口连通。

11、作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结构形式,所述油道呈八字型设于两个所述油腔之间。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双线给油器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的油腔,相邻两个所述油腔间形成有贯通两个所述油腔的两个油道,其中一个所述油腔内设有压油活塞,另一个所述油腔内设有配油活塞,所述压油活塞上连接有感应器,以能够在油脂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的所述油腔内经其中一个所述油道进入具有所述压油活塞的所述油腔内后,推动所述压油活塞轴向移动,使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所述感应器检测到所述压油活塞的移动位置。本技术的双线给油器将阀体内设置至少两个油腔,且相邻两个油腔间设有两个油道,其中一个油腔内设有配油活塞,另一个油腔内设有压油活塞,且压油活塞的一端设有感应器,从而能够通过在压油活塞移动过程中,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检测感应器的位置,从而确定压油活塞在油腔中的具体位置,从而能够判定双线给油器的具体工作状态,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13、有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阀体(1)的长度方向的油腔(101),相邻两个所述油腔(101)间形成有贯通两个所述油腔(101)的两个油道(102),其中一个所述油腔(101)内设有压油活塞(2),另一个所述油腔(101)内设有配油活塞(3),所述压油活塞(2)上连接有感应器(4),以能够在油脂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3)的所述油腔(101)内经其中一个所述油道(102)进入具有所述压油活塞(2)的所述油腔(101)内后,推动所述压油活塞(2)轴向移动,使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所述感应器(4)检测到所述压油活塞(2)的移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端盖(5),另一端设有螺塞(6),以能够将所述油腔(101)形成为密封腔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上设有凹腔(501),所述凹腔(501)与所述油腔(101)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与所述阀体(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油活塞(2)的端部设有非磁性螺钉(7),所述感应器(4)设在所述非磁性螺钉(7)的远离所述压油活塞(2)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靠近所述配油活塞(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进流口(801)、第二进流口(802)、第一出流口(803)和第二出流口(804),所述第一进流口(801)、所述第二进流口(802)、所述第一出流口(803)和所述第二出流口(804)均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3)的所述油腔(101)连通,且所述第一出流口(803)和所述第二出流口(804)位于所述第一进流口(801)和所述第二进流口(80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流口(801)设于所述阀体(1)的靠近螺塞(6)的一端,所述第二进流口(802)设置在所述阀体(1)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活塞(3)靠近螺塞(6)的一端形成有轴端油隙,该轴端油隙与所述第一进流口(801)连通,以能够将油脂注入该轴端油隙后,推动所述配油活塞(3)向远离所述螺塞(6)的一端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活塞(3)的中部区域形成有中间油隙,所述配油活塞(3)轴向移动过程中,所述中间油隙能够与所述油道(102)和第一出流口(803)或者与第一出流口(803)和第二出流口(80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102)呈八字型设于两个所述油腔(101)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形成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阀体(1)的长度方向的油腔(101),相邻两个所述油腔(101)间形成有贯通两个所述油腔(101)的两个油道(102),其中一个所述油腔(101)内设有压油活塞(2),另一个所述油腔(101)内设有配油活塞(3),所述压油活塞(2)上连接有感应器(4),以能够在油脂从具有所述配油活塞(3)的所述油腔(101)内经其中一个所述油道(102)进入具有所述压油活塞(2)的所述油腔(101)内后,推动所述压油活塞(2)轴向移动,使外部检测设备通过所述感应器(4)检测到所述压油活塞(2)的移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端盖(5),另一端设有螺塞(6),以能够将所述油腔(101)形成为密封腔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上设有凹腔(501),所述凹腔(501)与所述油腔(101)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与所述阀体(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油活塞(2)的端部设有非磁性螺钉(7),所述感应器(4)设在所述非磁性螺钉(7)的远离所述压油活塞(2)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升王瑞平张晓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冶华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