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32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属于散热冷却领域。该装置包括仿叶脉毛细槽道、毛细芯、下壳体、上壳体;其中仿叶脉毛细槽道模拟了自然界中叶脉的形态,将仿生槽道雕刻在毛细芯基体上构成复合吸液芯用于传输液态工质;复合吸液芯紧贴下壳体,且与上壳体间隔一定空隙作为蒸汽流动通道;上壳体作为冷凝段具有超疏水特性,能加快工质的冷凝及循环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相变散热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仿生构型的复合吸液芯和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冷凝段,能够加速工质的循环,缩短相变循环周期,提高相变散热装置的散热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被动散热冷却,特别提供一种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高热流密度的装备系统中,冷却散热是十分重要的。基于相变的散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散热手段,该散热无需外界能量的输入,而是利用工质的液态和气态相变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其热疏导能力远超于多金属材料,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被动散热技术。

2、自然界中叶脉的排布形式是自然进化的选择,这对工程中毛细通道的设计具有启发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仿生设计促进工质传输及冷凝的相变散热冷却领域被动散热装置。

2、一种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冷却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上安装毛细芯层,毛细芯层与上壳体之间保留空隙形成空腔作为气态工质动通道;毛细芯层上设置有仿叶脉毛细槽道; 所述仿叶脉毛细槽道具有层级分布结构,并且后一级槽道的入口宽度小于前一级槽道的入口宽度,各级槽道入口宽度逐渐减小;各级槽道呈楔形角为α的楔形结构,槽道的宽度由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叶脉毛细槽道(1)的层级分布中的一级槽道(101)两旁的侧分支二级槽道(102)呈不对称分布,且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角角度范围为:0°<α≤2°。

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叶脉毛细槽道(1)的层级分布中的一级槽道(101)两旁的侧分支二级槽道(102)呈不对称分布,且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叶脉毛细槽道复合吸液芯的相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角角度范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策申京玉黄秋野俞志伟马啸飞高浩钧王宇轩王宏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