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18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53
本技术提供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所述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包括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述内层包套的厚度为0.1~1mm。本技术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为双层包套模,在冷等静压结束后产品脱模时,先取外层包套再取内层包套,有效避免了液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避免了产品受到污染,最终冷等静压得到的产品的品质高,质量好,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套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


技术介绍

1、冷等静压技术是将被加工的粉料状等物料放置于橡胶或塑料制作的包套模具中,而后再把装有该物料的模具放入盛满液体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液体传压,使得粉料成型,为进一步烧结、煅造或热等静压工序提供坯体。当压力介质为液体时称为液等静压。其中以含有防锈剂的水为压力介质的称为水等静压,以油为压力介质的称为油等静压。

2、cn219191417u公开了一种冷等静压模具,包括静压装置、包套装置和微振装置。静压装置包括壳体和挡板,壳体具有容置腔,挡板位于容置腔内且可拆卸连接于壳体的侧壁上,壳体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安装口、注液口和出液口。包套装置包括包套和密封盖,包套位于容置腔内且与挡板之间具有间隙,包套上设置有注料口,密封盖用于密封安装口和注料口。挡板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包套形状,在容置腔内设置不同厚度的挡板,以此使得任一包套所受到的液体施压均可处于其预设范围内,以保证胚体形成,这一结构使得针对不同的零件成型要求,无须更换整体的冷等静压模具,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cn206997770u公开了一种冷等静压成型模具,包括控型母模、模具胶套、粉体隔离层、模具柔性紧固条、模具硬性紧固条、模具内盖板及模具外盖板组成,作业时将模具胶套放入控型母模中,再将粉体隔离层放入模具胶套中,再用模具柔性紧固条将模具内盖板密封固定在模具胶套上端口内部,用模具硬性紧固条将模具外盖板密封固定在模具柔性紧固条上,其特征在于,粉体隔离层外部是模具胶套,粉体隔离层紧密贴合在模具胶套内壁上,模具胶套的外部是控型母模,模具胶套贴合附着在控型母模的内壁上,在控型母模上分布有若干个导流孔,通过导流孔向模具胶套均向传导压力,模具胶套口内部为模具内盖板,模具胶套口外部为密封的模具柔性紧固条,模具柔性紧固条外部是模具外盖板,模具外盖板外部为模具硬性紧固条。

4、cn201211717u公开了一种冷等静压碳材模具,用于制备冷等静压碳材制品,包括塑料布套筒,金属笼,筒形或六面体形成型装置,其中塑料布套筒用于装料、成型装置置于金属笼内,塑料布套筒置于成型装置内。其中塑料布套筒、金属笼均为有底上开口结构;塑料布为两层,金属笼侧柱上下两端有挂钩;成型装置根据制品的形状分别采用橡胶筒或金属板。该模具取材广泛、制作简易,大大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并且可以反复组合利用,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减轻操作工人的生产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5、但是,上述模具在脱模时,液体易接触到产品,进而对产品造成不利影响。

6、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避免成型后的产品脱模时液体溅到产品表面,对其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通过增加内层包套形成双层包套模,在冷等静压结束后产品脱模时,先取外层包套再取内层包套,有效避免了液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避免了产品受到污染。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所述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包括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述内层包套的厚度为0.1~1mm。

4、本技术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为双层包套模,在现有的仅有一层包套的模具内部新增加了一层包套,且新增加的内层包套的厚度较薄,这样可以防止受压时与外层包套的内壁粘固在一起,同时实现了内外双层包套之间的紧密配合,在冷等静压结束后产品脱模时,先取外层包套再取内层包套,有效避免了液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避免了产品受到污染,防止产品的品质降低。本技术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应用前景广阔。

5、本技术所述内层包套的厚度为0.1~1mm,例如可以是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9mm或1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6、优选地,所述内层包套包括粉末装填区和第一密封区。

7、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区为立方形密封盖,高度为1.0~1.5cm,例如可以是1.0cm、1.1cm、1.2cm、1.3cm、1.35cm、1.4cm、1.45cm、1.48cm或1.5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8、优选地,所述内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

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内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聚氨酯材料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且不与粉末材料发生粘连,不会影响冷等静压制备得到的产品的纯度。

10、优选地,所述内层包套的长度为32~33cm,宽度为20~21cm,高度为46~47cm。

1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内层包套的长度是以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留的间距为基准,设计为32~33cm;所述内层包套的宽度以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留的间距为基准,设计为20~21cm;所述内层包套的高度是加上立方形密封盖的高度,设计为46~47cm。

12、优选地,所述外层包套的厚度为1~1.5cm。

13、优选地,所述外层包套的长度为33.5~34cm,宽度为22~23cm,高度为58~59cm。

1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外层包套的高度是加上圆柱形密封盖的高度,设计为58~59cm。

15、优选地,所述外层包套包括包套承装区和第二密封区。

16、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区为圆柱形密封盖。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区的底部平面与第一密封区的上部平面齐平。

18、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区的高度为12~13cm。

19、优选地,所述外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

20、优选地,所述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的间距为0.5~1mm,例如可以是0.5mm、0.55mm、0.58mm、0.6mm、0.65mm、0.7mm、0.75mm、0.8mm或1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的间距为0.5~1mm,实现了内外双层包套之间的紧密配合,有效防止受压时与外层包套的内壁粘固在一起,而且可以避免液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避免了产品受到污染。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为双层包套模,且内层包套的厚度较薄,为0.1~1mm,防止受压时与外层包套的内壁粘固在一起,而且与外双层包套的间距为0.5~1mm,实现了二者紧密配合。在冷等静压结束后产品脱模时,先取外层包套再取内层包套,有效避免了液体接触到产品的表面,避免了产品受到污染,最终冷等静压得到的产品的品质高,质量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包括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述内层包套的厚度为0.1~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包括粉末装填区和第一密封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的长度为32~33cm,宽度为20~21cm,高度为46~47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套的厚度为1~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套包括包套承装区和第二密封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区的底部平面与第一密封区的上部平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区的高度为12~1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的间距为0.5~1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包括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述内层包套的厚度为0.1~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包括粉末装填区和第一密封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为聚氨酯橡胶包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的长度为32~33cm,宽度为20~21cm,高度为46~47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等静压产品包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套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曹欢欢李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丰热等静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