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泄油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63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包括液压筒、集油环、V型密封圈和压盖;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活塞杆,且一端固设于液压筒的开口,所述集油环内部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集油环沿自身周向开设有第一导油孔;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压盖盖设于所述集油环的另一端开口,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朝向所述液压筒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周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压盖和集油环上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将本来从活塞杆与V型密封圈之间缝隙溢出的油液进行引导,使油液沿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排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泄油液压缸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油缸
,具体涉及一种防泄油液压缸。

技术介绍

[0002]液压缸是能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动作执行元件,在钢坯制造工艺中,液压缸用于带动冷床进行位置移动和动作,冷床用于将高温的钢坯进行冷却降温。
[0003]但是在钢坯冷却中,现场环境温度高,高温使得液压缸内的油液的粘稠度降低,造成油液稀释,再加上液压缸在不断伸出、缩回的过程中,活塞杆和液压缸的动密封发生缓慢磨损,渗漏油液经常沿活塞杆和液压筒的缝隙处流出,油液流到设备上会严重影响设备清洁运行,致使液压缸提前失效并频繁维修更换,溢出的油液方向不定,难以清理油液流到地上后会污染环境,油液清理难度大,而且漏出的油无法收集,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泄油液压缸,旨在避免淤泥输送时在淤泥井的进口处堵塞,同时避免淤泥井在非倾倒工况下长时间暴露。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包括:
[0006]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
[0007]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且一端密封插设于所述液压筒,所述集油环内侧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液压筒的开口端面,所述集油环开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临近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端;
[0008]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以及
[0009]压盖,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与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密封插接,并压紧所述V型密封圈,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泄油液压缸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件内设有集油杯,所述集油杯的开口通过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压筒连接有供油管,所述集油件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管道连通。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插设有导油管。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所述第二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0015]所述集油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一集油环槽,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
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集油环内侧面密封抵接。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盖的内侧面设有防尘环槽,所述防尘环槽内设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紧密贴合。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环朝向所述液压筒的端面同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密封插接于所述液压筒,所述密封环的外侧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液压筒的内壁密封抵接。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环设有所述密封环的端面同轴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所述套环密封套设于所述液压筒;
[0020]所述套环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液压筒的外周面对应所述限位槽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朝向所述配合槽伸缩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配合槽抵接,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配合槽移动的预紧力。
[0021]本技术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液压筒的端部密封设置集油环,在压盖和集油环之间设置V型密封圈,提高活塞杆和集油环的密封配合,压盖和集油环上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将本来从活塞杆与V型密封圈之间缝隙溢出的油液进行引导,使油液沿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排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保证了环境的整洁;从第一导油孔排出的油能够统一收集,收集效率高,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油液的回收率,节省了成本;压盖和集油环上分别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无需对液压筒进行改造,提高了本结构的适用性,套在液压筒上即可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集油环和活塞杆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导油管和压盖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采用的压盖和集油环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采用的集油件和集油环的装配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采用的集油件和供油管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六采用的集油件和液压筒的装配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集油环;11、容置环槽;12、第一导油孔;18、导油管;13、第一集油环槽;14、密封环;141、密封槽;15、套环;151、限位槽;16、弹性件;17、限位块;
[0033]2、V型密封圈;
[0034]3、压盖;31、插接环;311、第二导油孔;312、第二集油环槽;313、密封环槽;32、防尘环槽;
[0035]4、集油件;41、集油杯;42、单向阀嘴;
[0036]5、液压筒;51、活塞杆;52、配合槽;53、供油管;
[0037]6、引流管;
[0038]7、第一密封圈;
[0039]8、第二密封圈;
[0040]9、防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43]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且一端密封插设于所述液压筒,所述集油环内侧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液压筒的开口端面,所述集油环开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临近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端;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以及压盖,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与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密封插接,并压紧所述V型密封圈,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油液压缸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内设有集油杯,所述集油杯的开口通过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筒连接有供油管,所述集油件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管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插设有导油管。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环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爱军郭俊鹏王振川黄宏虎马宁李瑞李美强李振兴张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