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20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包括上容器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


技术介绍

[0002]气胀式救生筏是上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救生器材,一般由橡胶制成,平时折叠放置在一个具有保护功能的玻璃钢容器的存放筒内,存放筒的形状通常为两端呈半球状的圆筒

当遇险应急使用时,通过拉动自身携带的充气钢瓶
(
一般为
CO2气体
)
阀门自动对救生筏充气成型,充气之后的救生筏具有一定的浮力和空间以实现能乘载遇险

落水人员,达到救生目的

[0003]气胀式救生筏的各项设备参数以及释放操作一直以来航海类专业学员技能培训中的重点

由于气胀式救生筏属于一次性操作设备,释放后需要到专业的救生筏检测站进行恢复,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各培训机构及船舶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基本采用视频教学结合教具模拟的培训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

但是上述培训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0004]在气胀式救生筏释放后,现有的存放筒模拟教具会上下弹开分离,若是在水中进行演练则上下壳体会四处飘散,不便于指导员或学员的回收处理,影响培训进度;
[0005]在培训演练过程中,现有的存放筒模拟教具没有了筏架的支撑容易四处滚动,不易固定,给指导员的演示及学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适用于培训训练

更加实用便捷的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包括上容器壳

下容器壳

弧面顶梁以及限位组件;
[0008]所述上容器壳与所述下容器壳为大小相同的半圆筒状壳体结构,两者分别经由单侧边固定相连,构成可张开的圆筒状壳体结构的存放筒;
[0009]所述弧面顶梁具有两个,均内置于所述存放筒中,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容器壳

下容器壳的壳体拱顶位置处的内壁上;
[0010]所述限位组件具有一个以上,包括支架

弹簧连接件和滑动件,所述支架呈弧形结构,贴合所述下容器壳的外壁铰接安装,所述滑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弹簧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容器壳的外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弧面顶梁呈“丰”字型结构,包括横向分布的主梁以及纵向分布的多条次梁,所述主梁

次梁均居中贴合在所述上容器壳或所述下容器壳的内壁面上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存放筒中的加强连接筋,所述加强连接筋固定贴覆在所述上容器壳与所述下容器壳的单侧边连接位置处

[00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铰接件和固定件,所述铰接件固定在所述下容器
壳的外壁面上,所述支架的尾端铰接在所述铰接件上,所述支架的首端可贴合至所述下容器壳的外壁面,所述支架的侧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下容器壳的外壁面并靠近所述铰接件的位置处,所述弹簧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件,所述弹簧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滑动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具有两组,分别固定在所述滑槽内并靠近首端及尾端的位置处

[0015]进一步地,述上容器壳的壳体边缘围设有上搭扣边,所述下容器壳的壳体边缘围设有下搭扣边,所述上搭扣边与所述下搭扣边上均环设镶嵌有气密橡胶垫圈,上下两条所述气密橡胶垫圈可随所述上容器壳与所述下容器壳的合闭或张开而贴合或分离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多条易断绑束绳,所述上容器壳的壳体外壁面沿纵向均等开设有多条上环形沟槽,所述上环形沟槽的端部延伸向所述上搭扣边,所述下容器壳的壳体外壁面沿纵向均等开设有多条下环形沟槽,所述下环形沟槽的端部延伸向所述下搭扣边,多条所述上环形沟槽与多条所述下环形沟槽一一对应,形成多条沟槽圈,所述易断绑束绳可套设在所述沟槽圈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上容器壳的壳体外壁面沿纵向均等分布有多条上环形凸起肋,所述上环形凸起肋的端部延伸向所述上搭扣边,所述下容器壳的壳体外壁面沿纵向均等分布有多条下环形凸起肋,所述下环形凸起肋的端部延伸向所述下搭扣边,多条所述上环形凸起肋与多条所述下环形凸起肋一一对应,形成多条凸起肋圈,所述凸起肋圈位于相邻两条所述沟槽圈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上容器壳与所述下容器壳的两侧边分别为呈半圆形结构的扶手面,所述扶手面上开设有内凹扶手,且所述上容器壳

下容器壳同一侧边的所述扶手面上分别设有可拼接形成圆形结构的第一加强环

第二加强环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上容器壳上的拉绳孔,所述拉绳孔内可拆卸安装有塞盖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1]本技术中,存放筒采用固定连接且可张开的上容器壳与下容器壳结构,在气胀式救生筏释放且存放筒弹开后,上容器壳与下容器壳依旧相连不分散,减少了回收时闭合安装的工作负担,当在水中进行训练时,固定在上容器壳与下容器壳的壳体内壁拱顶位置处的弧面顶梁可促使弹开后的存放筒仰面张开漂浮在水面上,避免出现存放筒内涌入大量水而沉入水底的情况,减少了回收时的工作负担

[0022]本技术中,铰接安装在存放筒的外壁上的限位组件在展开后起到对存放筒的支撑限位作用,防止存放筒四处滚动而影响训练的正常开展,并且限位组件在闭合后不影响存放筒的正常滚动或使用,提高了训练操作的实用便捷程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去除易断绑束绳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存放筒展开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限位组件闭合状态下的侧视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张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
A
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弹簧连接件与滑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003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
1、
上容器壳;
101、
上搭扣边;
102、
上环形沟槽;
1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容器壳
(1)、
下容器壳
(2)、
弧面顶梁
(9)
以及限位组件
(10)
;所述上容器壳
(1)
与所述下容器壳
(2)
为大小相同的半圆筒状壳体结构,两者分别经由单侧边固定相连,构成可张开的圆筒状壳体结构的存放筒;所述弧面顶梁
(9)
具有两个,均内置于所述存放筒中,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容器壳
(1)、
下容器壳
(2)
的壳体拱顶位置处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组件
(10)
具有一个以上,包括支架
(11)、
弹簧连接件
(13)
和滑动件
(15)
,所述支架
(11)
呈弧形结构,贴合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外壁铰接安装,所述滑动件
(15)
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架
(11)
内,所述弹簧连接件
(13)
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外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
(15)。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顶梁
(9)
呈“丰”字型结构,包括横向分布的主梁以及纵向分布的多条次梁,所述主梁

次梁均居中贴合在所述上容器壳
(1)
或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内壁面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存放筒中的加强连接筋
(8)
,所述加强连接筋
(8)
固定贴覆在所述上容器壳
(1)
与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单侧边连接位置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
(10)
还包括铰接件
(12)
和固定件
(14)
,所述铰接件
(12)
固定在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外壁面上,所述支架
(11)
的尾端铰接在所述铰接件
(12)
上,所述支架
(11)
的首端可贴合至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外壁面,所述支架
(11)
的侧边开设有滑槽
(1101)
,所述滑动件
(15)
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
(1101)
内,所述固定件
(14)
固定在所述下容器壳
(2)
的外壁面并靠近所述铰接件
(12)
的位置处,所述弹簧连接件
(13)
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件
(14)
,所述弹簧连接件
(13)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滑动件
(15)。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胀式救生筏存放筒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
(10)
还包括卡接凸起
(1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艳翔王海涛栾孟爽张琦涵景宏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