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
[0001]本申请涉及单柱盖梁的
,尤其是涉及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
。
技术介绍
[0002]在交通高架建设中,往往需要利用模板对盖梁进行施工,盖梁是指为支承
、
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而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
。
为了对模板进行支撑,一般采用抱箍支撑系统对模板进行固定
。
[0003]目前,一般的抱箍支撑系统是在墩柱上安装抱箍,将抱箍与墩柱夹紧,通过抱箍与墩柱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使得模板能够克服临时设施及盖梁的重量,从而便于对模板进行固定
。
[0004]然而,在施工中,由于盖梁抱箍采用的支撑杆为螺杆式,只有通过人力转动螺杆,才能达到对盖梁水平度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调节难度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盖梁水平度调节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
。
[0006]本申请提供的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
、
盖梁钢模板(2)
、
抱箍组件(3)
、
检测组件(4)和调节组件(5),所述立柱(1)竖直设置,所述盖梁钢模板(2)连接在所述立柱(1)的顶端;所述抱箍组件(3)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且用于支撑所述盖梁钢模板(2);所述检测组件(4)设置在所述抱箍组件(3)上,且用于检测所述盖梁钢模板(2)的水平度;所述调节组件(5)设置在所述抱箍组件(3)上,且用于调节所述盖梁钢模板(2)的水平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抱箍(
31
)和两个第二抱箍(
32
),两个所述第一抱箍(
31
)和两个所述第二抱箍(
32
)均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抱箍(
31
)和所述第二抱箍(
32
)分别位于所述立柱(1)的上部和中部,所述第一抱箍(
31
)和所述第二抱箍(
32
)均与所述立柱(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抱箍(
31
)用于支撑所述检测组件(4),所述第二抱箍(
32
)用于支撑所述调节组件(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
31
)和所述第二抱箍(
32
)的两端均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抱箍(
31
)和所述第二抱箍(
32
)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柱(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检测组件(4)沿所述立柱(1)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所述检测组件(4)包括第一伸缩杆(
41
)
、
控制部(
42
)和精控部(
43
),所述第一伸缩杆(
41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抱箍(
31
)上,且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
41
)的活动端与所述盖梁钢模板(2)抵接;所述控制部(
42
)设置在所述第一抱箍(
31
)上,且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5)调节所述盖梁钢模板(2)的水平度;所述精控部(
43
)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杆(
41
)上,且用于提高对所述盖梁钢模板(2)水平度的检测精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柱盖梁施工用双抱箍液压支撑系统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
42
)包括控制盒(
421
)
、
浮板(
422
)和浮球(
423
),所述控制盒(
421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抱箍(
31
)上,且与所述第一伸缩杆(
41
)连通;所述浮板(
422
)滑动连接在所述控制盒(
421
)内,且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浮球(
423
)固定连接在所述浮板(
422
)靠近所述第二抱箍(
32
)的一侧;所述浮板(
422
)固定连接有第一感应块(
424
),所述控制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刚,刘建华,张小利,孟万富,闫国平,高峰,张晓静,岳小兵,李洲,牛耀,樊文强,陈玉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