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梁斜拉桥施工
,特别是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混合梁斜拉桥是一种边跨和中跨采用不同材料结构的斜拉桥,通常混合梁斜拉桥中跨采用钢结构主梁或者钢混凝土叠合结构主梁,边跨采用混凝土主梁,因为边跨混凝土较重,为保持结构平衡,边中跨跨度比一般为
0.25
~
0.45。
由于边中跨跨度比较小,若采用悬臂对称施工则桥塔容易朝边跨的一端倾覆,目前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均为先满堂支架法一次性施工边跨混凝土主梁,以防止桥塔倾覆或边跨垮塌,再采用桥面吊机逐段安装中跨钢梁
、
浇筑安装中跨混凝土桥面板
。
[0003]由于需要先施工边跨,等边跨混凝土主梁施工完成后再施工中跨,现有的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方法施工周期长,相比悬臂对称施工方法周期一般增加九个月左右;且边跨的混凝土结构一次性浇筑难度大,需要对浇筑顺序及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否则浇筑完成后,结构容易开裂;同时由于需要为边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A.
从所述桥台
(3)
处将边跨主梁骨架
(5)
向所述桥塔
(1)
移动;将所述边跨主梁骨架
(5)
两端分别与所述桥台
(3)
和所述桥塔
(1)
连接;张拉与所述边跨主梁骨架
(5)
对应的斜拉索
(4)
;
B.
在所述桥塔
(1)
背离所述桥台
(3)
的一侧安装中跨钢梁
(8)
;在所述桥塔
(1)
朝向所述桥台
(3)
的一侧浇筑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的重量与所述中跨钢梁
(8)
的重量匹配且对称施工;张拉分别与所述中跨钢梁
(8)
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对应的所述斜拉索
(4)
;
C.
浇筑中跨桥面板
(9)
和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
(7)
;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
(7)
的重量与所述中跨桥面板
(9)
的重量匹配且对称施工;再次张拉分别与所述中跨钢梁
(8)
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对应的所述斜拉索
(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B
中的所述中跨钢梁
(8)
沿长度方向分段安装,步骤
B
中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也沿长度方向分段浇筑,且所述中跨钢梁
(8)
节段与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节段的重量匹配;所述中跨钢梁
(8)
节段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节段对称施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C
中的所述中跨桥面板
(9)
沿长度方向分段浇筑,步骤
C
中的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
(7)
也沿长度方向分段浇筑,且所述中跨桥面板
(9)
节段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
(7)
节段的重量匹配;所述中跨桥面板
(9)
节段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二部分
(7)
对称施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B
和步骤
C
整体替换为如下步骤:
S1.
安装一节所述中跨钢梁
(8)
节段;浇筑一节对应的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节段;张拉分别与所述中跨钢梁
(8)
和所述边跨混凝土第一部分
(6)
对应的所述斜拉索
(4)
;
S2.
浇筑与所述中跨钢梁
(8)
技术研发人员:王戈,田波,牟廷敏,周霆,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