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文段的重传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报文传输以及报文超时重传等
,尤其涉及一种报文段的重传处理方法
、
装置
、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报文传输场景中,为了提高报文传输效率,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报文超时重传机制
。
例如,现有的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TCP)
连接中,通常采用如下的快速重传检测算法:最近响应
(Recent ACKnowledgment
;
RACK)
检测算法和尾部损失探测器
(Tail Loss Probe
;
TLP)
检测算法
。
[0003]RACK
是一种新的基于时间的丢包探测算法
。
在报文段的传输过程中,若有时间维度上的乱序度超出阈值时,
RACKr/>策略会触发重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报文段的重传处理方法,包括:在报文传输中,基于预先配置的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检测并确定触发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操作;预配置的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有
n
次超时重传操作,且还配置有各次超时重传操作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所述
n
为正整数,且大于或者等于2;从滑动窗口中获取顺序标识最小的目标报文段;所述滑动窗口内记录有已发送
、
但未收到确收响应消息的报文段的顺序标识;重传所述目标报文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报文传输中,基于预先配置的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检测并确定触发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操作,包括:在报文传输中,检测并确定超时重传计时器的数值达到预配置的超时时长;检测并确定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i
未达到
n
;所述
i
为0或者小于
n
正整数;确定触发所述第一阶段的第
i+1
次超时重传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重传所述目标报文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更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i
;检测并确定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i
未达到
n
;基于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和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次数
i
,获取第一阶段的第
i+1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为:所述第一阶段的第
i+1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并启动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和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次数
i
,获取第一阶段的第
i+1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之后,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
i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与第
i+1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之和,作为第一阶段的超时时长总和;检测并确定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时长总和,小于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i
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i
,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m
,所述
m
为正整数,且大于或者等于1,小于所述
n
;若达到,调低所述滑动窗口的大小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重传所述目标报文段之后,在启动的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数值未达到预配置的超时时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目标报文段的确收响应消息;基于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获取第一阶段的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为:所述第一阶段的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并重启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
更新所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为
0。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并确定所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超时重传次数
i
达到
n
,基于预配置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并启动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其中,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有
p
次超时重传操作;所述
p
为正整数,且大于或者等于2;且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有各次超时重传操作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能够保证各次超时重传操作配置的超时时长比前一次超时重传操作配置的超时时长更长;且所述第二阶段的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阶段的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预配置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包括:基于预配置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为: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的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或者基于预配置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为第一目标时长,所述第一目标时长等于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的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减去第一阶段的
n
次超时重传操作的超时时长之和,得到的时长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并确定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时长总和,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基于预配置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重新配置所述超时重传计时器的超时时长为第二目标时长,所述第二目标时长等于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的第1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减去所述第一阶段中已完成的
i
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总和,得到的时长
。10.
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预配置的所述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检测已完成的第二阶段的超时重传次数是否达到
p
次;若达到,断开报文传输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报文传输中,基于预先配置的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检测并确定触发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包括的超时重传操作的次数
n
;配置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方法,其中,配置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包括:获取当前时刻之前最新收到的确收响应消息对应的最新往返时延;基于所述最新往返时延和历史平滑往返时延,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当前的平滑往返时延;基于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在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对应的顺序标识
、
所述当前的平滑往返时延
、
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配置参数和预设时长,配置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配置参数大于前一次超时重传操作
对应的配置参数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在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对应的顺序标识
、
所述当前的平滑往返时延
、
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配置参数和预设时长,配置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包括:获取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配置参数与所述当前的平滑往返时延的乘积,作为第一数值;获取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在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对应的顺序标识与所述预设时长的乘积,作为第二数值;配置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为:获取各次超时重传操作对应的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中的最大值
。14.
一种报文段的重传处理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报文传输中,基于预先配置的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检测并确定触发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操作;预配置的所述第一阶段的超时重传策略中配置有
n
次超时重传操作,且还配置有各次超时重传操作的超时时长的确定方式;所述
技术研发人员:段木全,李兆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