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003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质资源耐旱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方法;对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均分别进行如下步骤: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分成等量的两组,分别为供水嫩枝和不供水嫩枝,均置于恒温光照培养室中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质资源耐旱力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干旱是茶叶生产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产茶国主要茶叶产区均时有发生

干旱不仅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还严重影响茶树生长活力,甚至可致茶树整株死亡,对茶叶优质高产极为不利

[0003]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作物,经济寿命一般在
30

40
年,一些立地条件好

管理措施得力的茶园,其经济寿命甚至超过百年,而且茶树品种的改植换种成本也较普通蔬菜和大田作物高,因此,茶园中的茶树品种一般不会在短期内进行频繁更换

已有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不同茶树品种的耐旱能力差异显著,耐旱能力强的品种对土壤等环境中的水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强,同时对水分匮缺导致的损伤有良好抵御能力,这样的茶树品种即使是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仍能表现出高产稳产

因此,选育和种植耐旱能力强的茶树品种对茶产业高效优质发展至关重要

[0004]耐旱能力是茶树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重点鉴定和评价内容,但对该性状评价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是评价方法较少,且操作比较繁琐

现有方法有间接鉴定和直接鉴定两类

其中,间接鉴定方法主要为萎蔫系数测定,即利用盆栽茶树通过人为减少浇水量造成干旱环境,当茶树出现5%的叶片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计为无效水量,然后按照公式
WI
=无效水量
/
土壤含水量
*100
%计算萎蔫系数
(
其中
WI
为萎蔫系数
)
,若该数值越小,说明该茶树种质或资源耐旱力越强;反之也然

直接鉴定的具体做法是,在自然干旱发生以后对5龄以上的不同茶树品种或种质进行实地调查,凡叶片
1/3
以上干枯或赤枯即为受害叶,调查
10
株茶树的受害叶,并根据叶片受害比例
≤5

、5


15

(
包括
15

)、15


25

(
包括
25

)、25


50

(
包括
50

)、>50

,
分别确定
0、1、2、3、4
旱害级别,然后按照公式
DI

∑(n
i
*x
i
)/(N*4)*100
%计算旱害指数
(
其中
DI
为旱害指数,
n
i
为各旱害级别茶树株数,
x
i
为旱害级别,
N
为调查茶树总株数,4为旱害最高级别
)
;若
DI≤10、
则茶树种质耐旱能力为“强”,若
10<DI≤20、
则耐旱能力为“较强”,若
20<DI≤50、
则耐旱能力为“中等”,若
DI>50、
则耐旱能力为“弱”。
一般而言,上述耐旱能力间接鉴定时盆栽试验需要一个半月以上,非常耗时,而且日常管理也较复杂;而直接鉴定主要在每年夏秋季进行,但各年份夏秋季之间干旱程度差异悬殊,致使年度间鉴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为减少土壤等小气候影响,不同种质资源的耐旱力鉴定需要局限在同一地块进行,因此每次鉴定的种质资源数量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评价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
当种质资源待测茶树形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驻芽嫩枝时,对驻芽嫩枝进行采收;
[0008]驻芽嫩枝的数量为
≥6
个,且,每个嫩枝带4片完整叶子;每个嫩枝的长度基本一致,约为
10
±
1cm

[0009]对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均分别进行如下步骤
2)

3)

[0010]2)、
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分成等量的两组,一组插于水中从而实现对嫩枝的供水,作为供水嫩枝;另一组不供水,作为不供水嫩枝;
[0011]上述供水嫩枝以及不供水嫩枝均置于恒温光照培养室中放置
22

26h
,培养室温度为
25
±
2℃、
光照强度为
5000
±
100Lux、
相对湿度为
65
±5%;
[0012]3)、
步骤
2)
结束后,采集每个供水嫩枝和每个不供水嫩枝的同一位置的一张叶片,拍照后读取
Lab
值;
[0013]对供水嫩枝叶片读取的
Lab
值进行平均,记作
L1、a1和
b1,对不供水嫩枝叶片读取的
Lab
值进行平均,记作
L2、a2和
b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同一茶树种质供水与不供水条件下嫩枝叶片综合色泽变化
X

[0014]当
X≤16.2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强”;
[0015]当
16.2<X≤25.2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较强”;
[0016]当
25.3<X≤37.3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中等”;
[0017]当
X>37.3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弱”。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的改进,步骤
3)
中:采集每个供水嫩枝和每个不供水嫩枝的驻芽下第二叶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
3)
中:
[0020]将采集的叶片
(
同一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所采集的每个供水嫩枝和每个不供水嫩枝的驻芽下第二叶
)
正面朝上平铺于同一普通白纸上,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0021]将照片在装有
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的电脑中打开,用套索工具选取照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茶树种质资源耐旱力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当种质资源待测茶树形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驻芽嫩枝时,对驻芽嫩枝进行采收;驻芽嫩枝的数量为
≥6
个,且,每个嫩枝带4片完整叶子;对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均分别进行如下步骤
2)

3)

2)、
每个种质资源待测茶树采收的嫩枝分成等量的两组,一组插于水中从而实现对嫩枝的供水,作为供水嫩枝;另一组不供水,作为不供水嫩枝;上述供水嫩枝以及不供水嫩枝均置于恒温光照培养室中放置
22

26h
,培养室温度为
25
±
2℃、
光照强度为
5000
±
100Lux、
相对湿度为
65
±5%;
3)、
步骤
2)
结束后,采集每个供水嫩枝和每个不供水嫩枝的同一位置的一张叶片,拍照后读取
Lab
值;对供水嫩枝叶片读取的
Lab
值进行平均,记作
L1、a1和
b1,对不供水嫩枝叶片读取的
Lab
值进行平均,记作
L2、a2和
b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同一茶树种质供水与不供水条件下嫩枝叶片综合色泽变化
X
;当
X≤16.2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强”;当
16.2<X≤25.2
,判定待测茶树的种质耐旱力为“较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良李寸羽杨洪志远郑新强叶俭慧池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