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98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悬置托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包括悬置托架主体和安装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可对发动机线束起到一个定位效果,避免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悬置托架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一般分为左右两组,从而共同承载发动机;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汽车左悬置托架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公开号为
CN214985181U
的一项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包括悬置托架主体

悬置托架底座

主发动机定位孔

车架定位孔和上胶套,所述悬置托架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悬置托架底座,且悬置托架底座底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支座,并且第一支座底端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车架定位孔,所述第一支座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副发动机定位孔,所述悬置托架底座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主发动机定位孔,且加强筋的外壁上固定有加强筋

[0003]但是,上述专利文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当被固定的发动机线束因意外出现松动滑移的情况时,不可对滑移的发动机线束起到一个及时监测,并进行报警的效果,导致发动机线束频繁滑移时,可能出现脱落的情况,进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甚至出现汽车故障的情况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包括悬置托架主体和安装板,所述悬置托架主体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阻尼器,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活塞端与安装板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发动机线束进行固定的等距变距夹持机构,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线束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的联动监测机构;所述联动监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安装板的多个滑板,所述滑板中部固定连接有凹槽块,所述凹槽块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有多个
L
型杆,所述
L
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阻尼器的活塞端,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远离
L
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所述
L
型杆下侧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触杆,所述
L
型杆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设置有触片,通过触片与触杆接触,即可使外部警报灯亮起

[0007]优选的,所述等距变距夹持机构包括凹槽板,所述凹槽板前端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靠近悬置托架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所述凹槽板后端螺纹
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于安装板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板插入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滑动连接有架体,所述架体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安装板,所述第一滑臂远离架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滑动连接有第三夹持块,后侧所述第二夹持块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三夹持块螺纹相连,所述第三夹持块远离第二夹持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和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套筒滑动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块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三夹持块下端两侧均与第二滑杆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下方的第二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三夹持块下方的第二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块

[0010]优选的,所述
L
型杆下端转动设置有齿轮和偏心块,所述
L
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阻尼器,所述第三弹簧阻尼器活塞端与挤压板固定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悬置托架主体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线束进行缓冲的减震机构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悬置托架主体前后两侧的滑块,所述滑块中部转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安装板转动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悬置托架主体四角均设置有定位孔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块和第三夹持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硅胶软垫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通过根据线束之间的间距,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凹槽板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螺纹杆上左右滑移,利用凹槽的移动使多个导向杆同时移动,正中部的导向杆所处的凹槽为水平,所以中部的导向杆不会移动,而两侧的凹槽为对称状,所以两侧的导向杆则会带动第一滑臂在架体上滑动,使多个第一滑臂之间的距离产生同等长度的变化,即可使相邻的第二夹持块的间距相同,并且,第二夹持块移动时,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发生滑动,然后,只需要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三夹持块移动并向第二夹持块靠近,即可在多个第一滑杆

第一套筒的作用下,使多个第三夹持块同时移动,即可利用第三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将线束夹持住,从而可对发动机线束起到一个定位效果,避免在发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移动

晃动

脱落的现象,并且可根据需要,对夹持固定的线束的间距进行调节,进而可适用于不同线束的排布需求,避免了因单个线束直径过大,而导致相邻的线束接触造成凌乱的情况,并且,相较于现有的将夹具间距设置过大而防止凌乱的手段,等距变距可使相邻的线束处于既集中又不会接触的临界状态,方便人员对线束进行安装维修等操作

[0017]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通过线束被夹持过程中,在第二滑杆和第二套筒的作用下,使第一夹持块和第四夹持块也相互靠近,即可对线束进行二次夹持,当线束滑移时,由于第四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依旧对线束进行夹持,所以第一夹持块和第四夹持块会随线束的滑移来移动,即第二滑杆和第二套筒发生滑动,并且,第二滑臂会在滑板的滑动下,上下移动,当第二滑臂上下移动时,会使齿条带动齿轮转动,由
于第二弹簧阻尼器的存在,在等距变距的调节中,第二弹簧阻尼器对
L
型杆始终提供一个向前的力,使齿轮与齿条始终保持啮合,所以当滑板上下移动时,会在齿条和齿轮的配合下使偏心块转动,偏心块转动时,会挤压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克服第三弹簧阻尼器的弹力并向上移动,使触杆与触片接触,当触杆与触片接触时,外部的警报灯亮起,当警报灯频繁亮起时,说明此时的线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告知人员线束有滑移情况,需尽快进行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包括悬置托架主体(1)和安装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托架主体(1)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阻尼器(4),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活塞端与安装板(7)固定相连,所述安装板(7)上设置有用于对发动机线束进行固定的等距变距夹持机构,所述安装板(7)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线束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的联动监测机构;所述联动监测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安装板(7)的多个滑板(
25
),所述滑板(
25
)中部固定连接有凹槽块(
24
),所述凹槽块(
24
)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臂(
22
),所述第二滑臂(
22
)后端固定连接有齿条(
31
),所述安装板(7)滑动连接有多个
L
型杆(
28
),所述
L
型杆(
28
)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阻尼器(
26
)的活塞端,所述第二弹簧阻尼器(
26
)远离
L
型杆(
28
)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7),所述
L
型杆(
28
)下侧滑动连接有挤压板(
36
),所述挤压板(
36
)上端固定连接有触杆(
34
),所述
L
型杆(
28
)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29
),所述固定块(
29
)下端设置有触片(
30
),通过触片(
30
)与触杆(
34
)接触,即可使外部警报灯亮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距变距夹持机构包括凹槽板(
10
),所述凹槽板(
10
)前端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8),所述第一限位杆(8)靠近悬置托架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7),所述凹槽板(
10
)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27
),所述第二螺纹杆(
27
)转动连接于安装板(7)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固定线束支架的汽车左悬置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板(
10
)插入有多个导向杆(
11
),所述导向杆(
11
)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臂(
12
),所述第一滑臂(
12
)滑动连接有架体(9),所述架体(9)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于安装板(7),所述第一滑臂(
12
)远离架体(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块(
15
),所述第二夹持块(
15
)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
14
),所述第二限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涛袁传超周兆山
申请(专利权)人:海阳三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