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80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勘探开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

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非均质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

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制约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最小阻力原则,储层改造中酸液首先进入阻力较小的裂缝和高渗透通道,酸液无法进入受污染的因此低渗透储层,无法实现对长井段储层进行均匀改造,无法实现储层产能的充分发挥

[0003]转向措施是提高酸化措施效果的有力方法,转向性能评价也在不断的出现,目前现有的机械转向存在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泡沫转向

可降解纤维

聚合物转向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等化学转向技术,具有施工简单

自转向

稳定性强

伤害性低等优点,在现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4]现有对转向性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对于液体转向方面,主要采用双岩心流动实验装置进行评价,利用对酸岩心的改造效果对转向酸液的转向性能进行评价;对物理转向方面,主要通过封堵类装置进行压力测试进行评价,利用封堵压力大小和时间评价物理转向的性能

[0005]因此,现有转向评价技术主要集中在装置建立

单种储层类型转向评价研究等方面,单轴封堵评价

裂缝模拟评价只能较为单一的对储层进行模拟评价,然而,在实际储层同时具有裂缝与孔隙的条件下,采用单一类型储层条件进行评价,无法准确有效的模拟真实储层条件,难以对真实储层进行有效评价,因此无法有效的指导现场实际储层的酸液配方和体系选择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转向性能评价方法

装置和系统,综合考虑了储层的特征,同时考虑真实储层孔隙与裂缝的量化比例,选择能够达到转向压力的酸液体系,能够为非均质储层中酸液的选择提供依据,实现酸液在长井段的均匀布酸,加大对伤害储层段的改造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
:开展酸液性能评价,获取酸液的粘度

浓度

峰值粘度

变粘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0011]S2
:单轴封堵评价,选取不同峰值粘度的体系,获取峰值粘度

储层渗透率

单轴封堵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0012]S3
:裂缝模拟评价,选取不同峰值粘度的体系,获取峰值粘度

裂缝渗透率

裂缝封
堵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0013]S4
:采用
CT
扫描储层岩心,获取储层岩心三维结构

孔隙

裂缝参数;
[0014]S5
:计算模拟真实储层的转向能力和真实储层的封堵时间参数;
[0015]S6
:确立推荐酸液体系组成

注入级数和酸液用量

[0016]步骤
S1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17]固定酸液体积,配制一定酸液浓度的酸液体系,与碳酸盐岩进行反应;
[0018]固定转向剂浓度,在不同时间下,采用粘度计测试
170s
‑1剪切速率下粘度值,获取酸液浓度与酸液粘度

酸液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变换转向剂浓度,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获取酸液浓度与酸液粘度

酸液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同时获取峰值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

[0019]步骤
S2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20]固定岩心条件,采用与拟评价的酸液粘度相同的聚丙烯酰胺均匀水溶液,测试恒定流速及恒定压差下的数据,获取的恒定流速为单轴标准流速,恒定压差为单轴标准封堵压力;
[0021]单轴标准流速条件下,固定转向剂浓度,采用酸液进行单轴封堵实验,获取单轴封堵转向压力与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变换转向剂浓度,获取峰值粘度与单轴封堵转向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变换不同渗透率储层,再次获取渗透率与单轴封堵转向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其中单轴封堵转向压力=单轴封堵压力

单轴标准封堵压力

[0022]步骤
S3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23]固定裂缝条件,采用与拟评价的酸液粘度相同的聚丙烯酰胺均匀水溶液,测试恒定流速及恒定压差下的数据,获取的恒定流速为裂缝标准流速,恒定压差为裂缝标准封堵压力;
[0024]裂缝标准流速条件下,固定转向剂浓度,采用酸液进行裂缝封堵实验,获取裂缝封堵转向压力与裂缝封堵时间参数;变换裂缝高度,获取渗透率与裂缝封堵转向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的曲线;变换转向剂浓度,获取峰值粘度与裂缝封堵转向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参数;其中裂缝封堵转向压力=裂缝封堵压力

裂缝标准封堵压力

[0025]步骤
S4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26]首先采用
CT
先对未进行注酸液的现场岩心进行扫描,刻画出立体三维结构,分别计算出孔隙

裂缝体积占比,并计算等效渗透率;
[0027]然后采用
CT
再对注酸液后的现场岩心进行扫描,刻画出立体三维结构,分别计算出孔隙

裂缝体积占比,并计算等效渗透率

[0028]步骤
S5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29]根据单轴封堵转向压力
*
孔隙体积百分占比
+
裂缝封堵转向压力
*
裂缝体积百分占比,计算真实储层的转向能力;
[0030]根据单轴封堵时间
*
孔隙体积百分占比
+
裂缝封堵时间
*
裂缝体积百分占比,计算真实储层的封堵时间

[0031]步骤
S6
的具体过程如下:
[0032]根据工艺设计需求,确立工艺设计的转向能力值和封堵时间;
[0033]选择真实储层渗透率和类型下,不同酸液配方对应真实储层转向能力和封堵时间值,选择真实储层转向能力与工艺设计转向能力的差值在
10
%的酸液配方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转向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开展酸液性能评价,获取酸液的粘度

浓度

峰值粘度

变粘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S2
:单轴封堵评价,选取不同峰值粘度的体系,获取峰值粘度

储层渗透率

单轴封堵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S3
:裂缝模拟评价,选取不同峰值粘度的体系,获取峰值粘度

裂缝渗透率

裂缝封堵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S4
:采用
CT
扫描储层岩心,获取储层岩心三维结构

孔隙

裂缝参数;
S5
:计算模拟真实储层的转向能力和真实储层的封堵时间参数;
S6
:确立推荐酸液体系组成

注入级数和酸液用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
的具体过程如下:固定酸液体积,配制一定酸液浓度的酸液体系,与碳酸盐岩进行反应;固定转向剂浓度,在不同时间下,采用粘度计测试
170s
‑1剪切速率下粘度值,获取酸液浓度与酸液粘度

酸液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变换转向剂浓度,重复上述步骤,再次获取酸液浓度与酸液粘度

酸液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同时获取峰值粘度与变粘时间参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2
的具体过程如下:固定岩心条件,采用与拟评价的酸液粘度相同的聚丙烯酰胺均匀水溶液,测试恒定流速及恒定压差下的数据,获取的恒定流速为单轴标准流速,恒定压差为单轴标准封堵压力;单轴标准流速条件下,固定转向剂浓度,采用酸液进行单轴封堵实验,获取单轴封堵转向压力与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变换转向剂浓度,获取峰值粘度与单轴封堵转向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变换不同渗透率储层,再次获取渗透率与单轴封堵转向压力

单轴封堵时间参数;其中单轴封堵转向压力=单轴封堵压力

单轴标准封堵压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
的具体过程如下:固定裂缝条件,采用与拟评价的酸液粘度相同的聚丙烯酰胺均匀水溶液,测试恒定流速及恒定压差下的数据,获取的恒定流速为裂缝标准流速,恒定压差为裂缝标准封堵压力;裂缝标准流速条件下,固定转向剂浓度,采用酸液进行裂缝封堵实验,获取裂缝封堵转向压力与裂缝封堵时间参数;变换裂缝高度,获取渗透率与裂缝封堵转向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的曲线;变换转向剂浓度,获取峰值粘度与裂缝封堵转向压力

裂缝封堵时间参数;其中裂缝封堵转向压力=裂缝封堵压力

裂缝标准封堵压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成胡剑刘蔷林业向玉周焯瑞杨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