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及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76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的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及内窥镜,包括:拍摄座,所述拍摄座的内部开设有球窝,所述球窝内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及内窥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的
,具体为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能够观察人体内部情况的医疗器材,它包括前端组件和后端组件,后端组件控制前端组件进行弯曲或转动等动作,前端组件通过可以经过人体孔道或医疗切口进入人体,利用封装在前端组件上的摄像模组对病灶处采集图片,可以辅助医师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观察

[0003]在现有技术中,封装在前端组件上的摄像模组一般只能够拍摄普通的照片,但是,在利用内窥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为了向医师提供更多的患处信息,除了提供普通照片外,还需要拍摄红外图等进行辅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及内窥镜,实现了在内窥镜中对拍摄模组的切换,同时能够迅速的对镜头进行无水洁净,减少清洗时间,避免拍摄操作的中断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包括:拍摄座,所述拍摄座的内部开设有球窝,所述球窝内沿
Y
轴和
Z
轴方向转动安装有装配球体,所述装配球体内部在过球心的水平面上开设有两个镜头槽,两个所述镜头槽内分别安装有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所述拍摄座包括头部和筒部,所述头部所暴露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睛孔,所述睛孔与球窝连通且一体成型,在所述装配球体沿
Y
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均能够与睛孔对接;洁净部,所述洁净部设计在球窝的内壁,在所述装配球体沿
Z
轴转动的过程中,与睛孔对接的所述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的镜头部分能够进入至洁净部进行冲洗

[0006]可选的,所述头部设计有平整部,所述平整部与
Z
轴和
Y
轴构成的平面平行,所述睛孔位于平整部的中心处,且所述睛孔与筒部的轴线
L
同心,所述平整部的环形边缘部分为尖锐结构,且所述尖锐结构贴合在装配球体的外壁,所述装配球体转动时能够利用尖锐部分清洁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镜头上的组织液

[0007]可选的,所述洁净部包括开设在球窝内顶部的冲洗腔,所述冲洗腔的空间大于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的镜头部分,当所述装配球体沿
Z
轴转动后,与睛孔对接的所述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的镜头能够浸没在冲洗腔的内部,所述洁净部包括向冲洗腔内部注入和回收冲洗液的循环件

[0008]可选的,所述循环件包括开设在筒部上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冲洗腔连通,所述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的下方均开设有分流槽,所述装配球体内部还开设有汇流槽,两个所述分流槽均与汇流槽连通,所述球窝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当所述装配球体沿
Z
轴转动
后,所述分流槽与冲洗腔对接,所述汇流槽与集水腔连通,所述筒部上开设有与集水腔连通的第三通道

[0009]可选的,两个所述分流槽和汇流槽均处于同一个平面,且所述汇流槽与两个分流槽构成
Y
型三通道,且两个所述分流槽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0010]可选的,所述装配球体内开设有第四通道,所述头部的弧形外部开设有与第四通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为倾斜状态,所述筒部内开设有与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

[0011]可选的,位于睛孔外围所述平整部的环形边缘处包覆有硅胶层,且所述平整部的外壁处设计有导光窗

[0012]可选的,所述睛孔的直径大于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的镜头直径

[0013]可选的,所述红外模组与摄像模组均位于装配球体的球径上,且所述红外模组与摄像模组之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0014]内窥镜,包括前述的前端组件和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与前端组件中的洁净部连接的泵入管道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一

通过在装配球体上集成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且装配球体与球窝之间存在转动配合,当装配球体沿着
Y
轴上进行转动时,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能够发生位置上变换,从而能够使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均能够与睛孔对接,从而使红外模组与摄像模组的镜头能够运动至暴露的位置,从而进行拍摄照片或形成红外成像图,其次,本专利技术中还设计有洁净部,用于对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进行清洁,避免红外模组和摄像模组的镜头表面粘连组织液,在镜头模糊的情况下将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转移至洁净部进行冲洗

[0016]二

通过设计睛孔与平整部的配合,当红外模组的表面粘连有组织液时,只需转动装配球体,使装配球体及其上的镜头能够相对于平整部和睛孔进行位移,从而能够利用平整部的尖锐结构对镜头表面的组织液进行刮除抵挡,将组织液阻挡在一端,完成对装配球体及镜头的无水清洁,迅速的实现清洁,避免视频拍摄中断时间过长,使医师能够连续的进行操作和观察

[0017]三

通过设计冲洗腔,当装配球体沿着
Z
轴转动后,与睛孔对接配合的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能够转移至冲洗腔的内部,其中,装配球体的外壁将冲洗腔封隔为一个独立的腔室,避免冲洗腔内部的清洁液渗漏,当红外模组或摄像模组的镜头转移至冲洗腔内部时,冲洗腔内部的清洁液会将镜头进行浸泡,且循环件能够利用水流的流动将镜头表面的组织液带出至外部,避免清洁液留在人体腔道的内部,且相比于现有技术,循环冲洗既能够提高冲洗效率也能够减少后续的吸引负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沿
A

A
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拍摄座内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
XYZ
的三维参照坐标系;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沿
E

E
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拍摄座另一状态下的内部透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拍摄座另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沿
B

B
处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拍摄座的独立透视图;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中装配球体的独立透视图;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中主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
12
为本专利技术中导光窗与拍摄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1、
拍摄座;
2、
平整部;
3、
装配球体;
4、
红外模组;
5、
摄像模组;
6、
第一通道;
7、
冲洗腔;
8、
分流槽;
9、
第四通道;
11、
汇流槽;
12、
第二通道;
13、
通孔;
14、
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座(1),所述拍摄座(1)的内部开设有球窝,所述球窝内沿
Y
轴和
Z
轴方向转动安装有装配球体(3),所述装配球体(3)内部在过球心的水平面上开设有两个镜头槽,两个所述镜头槽内分别安装有红外模组(4)和摄像模组(5);所述拍摄座(1)包括头部和筒部,所述头部所暴露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睛孔,所述睛孔与球窝连通且一体成型,在所述装配球体(3)沿
Y
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红外模组(4)和摄像模组(5)均能够与睛孔对接;洁净部,所述洁净部设计在球窝的内壁,在所述装配球体(3)沿
Z
轴转动的过程中,与睛孔对接的所述红外模组(4)或摄像模组(5)的镜头部分能够进入至洁净部进行冲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设计有平整部(2),所述平整部(2)与
Z
轴和
Y
轴构成的平面平行,所述睛孔位于平整部(2)的中心处,且所述睛孔与筒部的轴线
L
同心,所述平整部(2)的环形边缘部分为尖锐结构,且所述尖锐结构贴合在装配球体(3)的外壁,所述装配球体(3)转动时能够利用尖锐部分清洁红外模组(4)或摄像模组(5)镜头上的组织液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部包括开设在球窝内顶部的冲洗腔(7),所述冲洗腔(7)的空间大于红外模组(4)或摄像模组(5)的镜头部分,当所述装配球体(3)沿
Z
轴转动后,与睛孔对接的所述红外模组(4)或摄像模组(5)的镜头能够浸没在冲洗腔(7)的内部,所述洁净部还包括向冲洗腔(7)内部注入和回收冲洗液的循环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的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件包括开设在筒部上的第一通道(6),所述第一通道(6)与冲洗腔(7)连通,所述红外模组(4)或摄像模组(5)的下方均开设有分流槽(8),所述装配球体(3)内部还开设有汇流槽(
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红郭世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图优医疗影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