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和投影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973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和投影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和投影光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显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和投影光机


技术介绍

[0002]在
AR
显示设备中,投影光机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投影光机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包括
LCOS、DLP

MicroLED
,由于
DLP

MicroLED
部分技术存在一定限制,
LCOS
投影光机逐渐成为目前的主流方案

[0003]LCOS
投影光机按照功能通常会分为照明模块和成像模块,成像模块将像源投影出来;照明模块将光源出射的场均匀投射至
LCOS
反射面,需要保证
LCOS
反射面的光照度及颜色均分布均匀,即混光

目前实现混光主要基于柯勒照明系统变换,例如导光柱

复眼透镜和场镜的组成,或者是
TIR
透镜

复眼透镜和场镜的组成,又或者是准直透镜组

复眼透镜和场镜的组成等,主要在准直方案的不同选择

也就是说,目前的单一透镜只能实现一个功能,如若光学系统中需要对光束进行准直和混光,通常需要设置两个透镜分别实现准直和混光,这样就增加了投影光机的体积,难以应用在小型化的设备中,同时轻量化也难以保证,
[0004]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透镜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和投影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的入射侧具有入光槽,入光槽的槽底面为第一折射面,入光槽的侧壁面为第二折射面,透镜本体还包括反射面和出射面,第一折射面与出射面相对设置,反射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折射面和出射面连接,第一折射面

反射面和出射面上均设置有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由多个微透镜组成,不同面上的多个微透镜不同,出射面上的微透镜阵列被分为第一阵列区和第二阵列区,第一折射面的微透镜阵列与第一阵列区对应,反射面的微透镜阵列与第二阵列区对应

[0007]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的微透镜数量与反射面的微透镜数量之和等于出射面的微透镜数量,且第一折射面的多个微透镜与第一阵列区的多个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反射面的多个微透镜与第二阵列区的多个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

[0008]进一步地,反射面呈敞口状设置,呈敞口状设置的反射面沿平行于出射面的截面面积由入光侧至出光侧逐渐增大,反射面上的微透镜阵列的表面沿透镜本体的周向和入光侧到出光侧的方向均呈波浪状

[0009]进一步地,反射面上的微透镜阵列沿透镜本体的周向被分为多组微透镜,每组均包括多个微透镜,一组微透镜沿远离出射面的方向顺次布置

[0010]进一步地,经出射面的微透镜出射光束的发散角大于等于
15
°
且小于等于
25
°

[0011]进一步地,反射面的多个微透镜的汇聚点均在第二阵列区上,经过反射面的微透镜的出射光束的发散角大于1°
且小于
25
°

[0012]进一步地,反射面在
Z
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微透镜的焦距不同

[0013]进一步地,透镜本体还包括端面,第二折射面通过端面与反射面连接,端面呈圆环状,圆环状的端面的内环侧与第二折射面连接,圆环状的端面的外环侧与反射面连接

[0014]进一步地,透镜本体的高度
h
大于
0.5mm
且小于
50mm。
[0015]进一步地,第一阵列区位于出射面的中心位置,第二阵列区绕第一阵列区的周向连续设置,第一阵列区所在的面与第二阵列区所在的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或者第一阵列区所在的面与第二阵列区所在的面之间存在高度差且第一阵列区相对于第二阵列区靠近第一折射面设置

[0016]进一步地,第二阵列区沿径向设置的多个微透镜中的相邻两个微透镜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第一阵列区的方向逐渐减小;和
/
或第一阵列区的各微透镜的出射中心位置在其基础中心位置的基础上向出射面的中心位置偏移

[0017]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与入光槽的槽口之间的距离
h1
满足:
[0018][0019]其中,
r1为入光槽的槽口的半径,
α
为第一折射面控制光束的半发射角,
γ
为第二折射面的拔模角度

[0020]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与入光槽的槽口之间的距离
h1
满足:
0.2mm<h1<20mm
;和
/
或入光槽的槽口的半径
r1满足:
0.2mm<r1<2mm。
[0021]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控制光束的半发射角
α
满足:
α

20
°
;和
/
或第二折射面的拔模角度
γ
满足:0°
<
γ
<20
°

[0022]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呈圆形,圆形的第一折射面的半径
r2满足:
[0023]r2=
r1‑
h1·
tan
γ

h1·
tan
α
ꢀꢀꢀꢀꢀꢀꢀꢀꢀꢀꢀꢀꢀꢀꢀꢀꢀꢀꢀꢀ
公式
(2)
[0024]其中,
r1为入光槽的槽口的半径,
h1为第一折射面与入光槽的槽口之间的距离,
γ
为第二折射面的拔模角度,
α
为第一折射面控制光束的半发射角

[0025]进一步地,第一折射面的微透镜的焦距
f1
满足:
[0026][0027]其中,
h1为第一折射面与入光槽的槽口之间的距离,
h2为第一折射面与第一阵列区之间的距离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光机,包括上述的准直复眼混光透镜

[002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的入射侧具有入光槽,入光槽的槽底面为第一折射面,入光槽的侧壁面为第二折射面,透镜本体还包括反射面和出射面,第一折射面与出射面相对设置,反射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折射面和出射面连接,第一折射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入射侧具有入光槽
(10)
,所述入光槽
(10)
的槽底面为第一折射面
(11)
,所述入光槽
(10)
的侧壁面为第二折射面
(12)
,所述透镜本体还包括反射面
(30)
和出射面
(40)
,所述第一折射面
(11)
与所述出射面
(40)
相对设置,所述反射面
(30)
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折射面
(12)
和所述出射面
(40)
连接,所述第一折射面
(11)、
所述反射面
(30)
和所述出射面
(40)
上均设置有微透镜阵列,所述微透镜阵列由多个微透镜组成,不同面上的多个所述微透镜不同,所述出射面
(40)
上的微透镜阵列被分为第一阵列区
(41)
和第二阵列区
(42)
,所述第一折射面
(11)
的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一阵列区
(41)
对应,所述反射面
(30)
的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二阵列区
(42)
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面
(11)
的微透镜数量与所述反射面
(30)
的微透镜数量之和等于所述出射面
(40)
的微透镜数量,且所述第一折射面
(11)
的多个所述微透镜与所述第一阵列区
(41)
的多个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反射面
(30)
的多个所述微透镜与所述第二阵列区
(42)
的多个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复眼混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
(30)
呈敞口状设置,呈敞口状设置的所述反射面
(30)
沿平行于所述出射面
(40)
的截面面积由入光侧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治明储星宇王聪贾敏谢检来明玉生汪杰陈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