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9534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8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振动盘,设置在机架上,振动盘具有中心振动部以及排列轨道部;站立调节轨道,一端与排列轨道部相连通,用于使胶塞头部与尾部的连线垂直于站立调节轨道所在的轨道面;接料板,活动设置在机架上,接料板设置有入塞槽,胶塞的头部从入塞槽的槽口显露出,入塞槽一侧壁开口设置形成入塞口,入塞口与站立调节轨道远离排列轨道部的一端相连通;转移密封件,与入塞口相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塞口;转移驱动件,与接料板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相关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医药领域中通常会用小规格的玻璃瓶来装载试剂液,其中在自动对玻璃瓶进行试剂液灌装的流水线设备中,在试剂液装入玻璃瓶后便需要将胶塞装载玻璃瓶的瓶口处,故而在流水线设备中便会使用到软胶塞上料装置

[0003]相关技术中,软胶塞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

接料板

转移密封件以及转移驱动件,振动盘包括中心振动部以及排列轨道部,中心振动部供胶塞堆放设置;排列轨道部一端与中心振动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接料板相连通,其中在排列轨道部上,胶塞呈平躺设置,也就是胶塞大端的头部与小端的尾部之间的倾斜度,是跟排列轨道部的倾斜度是一致的;接料板活动设置在机架上,接料板设置有入塞槽,入塞槽其中一侧壁开口设置,用来与排列轨道部相连通;转移密封件设置在入塞口处,用于控制入塞口的通断;转移驱动件与接料板相连接,待胶塞进入入塞槽中,转移驱动件让接料板移动至预定上料位,以等待夹持机械手将胶塞送入流水线生产的对应工序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胶塞材质胶软且质量较大,而弹性好,同时还因夹持机械手需要将胶塞从入塞槽中取出,所以胶塞部分从入塞槽的槽口处露出,从而在胶塞离开排列轨道部而进入入塞槽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胶塞跳出入塞槽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通过振动来胶塞进入入塞槽的过程中,胶塞不易跳出入塞槽,本申请提供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振动盘,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振动盘具有中心振动部以及排列轨道部;站立调节轨道,一端与所述排列轨道部相连通,用于使胶塞头部与尾部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所在的轨道面;接料板,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接料板设置有入塞槽,胶塞的头部从所述入塞槽的槽口显露出,所述入塞槽一侧壁开口设置形成入塞口,所述入塞口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远离所述排列轨道部的一端相连通;转移密封件,与所述入塞口相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入塞口;转移驱动件,与所述接料板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胶塞在入塞槽中处于平躺姿态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因站立调节轨道的设置,所以可以胶塞让以倾斜的半站立状态或竖直的全站立姿态来进入入塞槽中,在这个过程中,振动方向是竖直方向,则可借助胶塞尾部的长度或者加上
头部部分区域的长度,来让胶塞更不易跳出入塞槽,从而有助于提升胶塞转移至接料板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在胶塞处于入塞槽后,转移密封件便会关闭入塞口,以在后续通过转移驱动件移动接料板时,让胶塞不易脱离入塞槽

[0008]优选的,所述站立调节轨道与所述接料板之间设置有直立调节轨道,所述直立调节轨道一端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塞口相连通,用于逐渐使胶塞呈竖直站立姿态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胶塞以倾斜的半站立姿态进入入塞槽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一方面,接料板等其他元件的设置方式能更加简单,另一方面,胶塞是以竖直的全站立姿态进入入塞槽的,所以胶塞更加不易因振动而跳出入塞槽

[0010]优选的,所述直立调节轨道呈弧形延伸设置,所述直立调节轨道与所述接料板之间设置有直立容纳轨道,所述直立容纳轨道呈直线延伸设置,所述直立容纳轨道一端与所述直立调节轨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塞口相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在胶塞刚被调节为竖直的站立姿态就进入入塞槽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因胶塞在直立调节轨道中运动时,还会受到指向中心振动部的向心力,故而直立容纳轨道的设置,在胶塞刚调整为竖直的站立姿态后,可以通过直立容纳轨道来平衡掉胶塞暂存的向心力,从而能让胶塞更稳定地进入入塞槽,以进一步防止胶塞跳出入塞槽

[0012]优选的,所述直立调节轨道以及所述直立容纳 轨道的轨道口处均设置有防跳盖板,在所述直立调节轨道处,越靠近所述直立容纳轨道,所述防跳盖板所遮挡的区域逐渐增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直立容纳轨道处的防跳盖板,可以限制胶塞在振动过程中上下跳动的幅度,以使胶塞更稳定地进入入塞槽;另一方面,因胶塞在直立调节轨道处还处于倾斜状态,所以直立调节轨道处的防跳盖板,可以防止胶塞跳出直立调节轨道,以提升胶塞在直立容纳轨道处的最大数量,从而有助于提升胶塞转移至接料板的工作流畅性

[0014]优选的,所述直立容纳轨道分为无动力轨道部以及有动力轨道部,所述无动力轨道部靠近所述直立调节轨道所在的一端;所述有动力轨道部连接有直振送料器,所述有动力轨道部靠近所述无动力轨道部的一端设置有满料光电感应器,所述有动力轨道部与所述入塞口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上料封堵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胶塞转移至接料板不是连续进行的,同时还设置有上料封堵件,则在进行上料工作时,直振送料器可以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并配合上料封堵件的开启以及关闭,以保持胶塞正常转移至接料板上,但在有动力轨道部上的胶塞装满后,满料光电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会让中心振动部停止工作,以暂时停止将胶塞送入有动力轨道部中,相比于只有振动盘一个动力源的方式,因振动盘重新启动后,直立容纳轨道处胶塞再重新运动的时间间隔较长,所以接料板相邻两次转移工序的时间间隔也会比较长,故此种设计方式,因直振送料器可以一直开启,所以接料板相邻两次转移工序的时间间隔可以缩短,从而能进一步提升上料效率

[0016]优选的,所述有动力轨道部处的所述防跳盖板由透明材质制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有动力轨道部是作为直接与接料板相配合的元件,所
以有动力轨道部处的防跳盖板由透明材质制成,也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有动力轨道部处的胶塞情况,从而也便于进行维护工作

[0018]优选的,所述接料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接料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有动力轨道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接料板上所述入塞口所在的表面遮挡所述有动力轨道部与所述入塞口相连通的一端,用于形成所述上料封堵件;所述转移密封件为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有动力轨道部靠近所述接料板的一端上,所述密封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接料板的运动方向,在所述入塞口与所述有动力轨道部解除连通时,所述密封板遮挡所述入塞口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转移密封件以及上料封堵件为阀门构造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通过接料板的运动方向以及密封板的设置,在入塞口与有动力轨道部相连通时,上料封堵件解除封堵,在入塞口与有动力轨道部断开时,上料封堵件形成封堵,转移密封件也形成封堵,从而能通过简洁的结构形式,实现入塞口的通断以及有动力轨道部靠近接料板连通处的通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软胶塞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
(1)
;振动盘
(2)
,设置在所述机架
(1)
上,所述振动盘
(2)
具有中心振动部
(21)
以及排列轨道部
(22)
;站立调节轨道
(3)
,一端与所述排列轨道部
(22)
相连通,用于使胶塞头部与尾部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
(3)
所在的轨道面;接料板
(4)
,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
(1)
上,所述接料板
(4)
设置有入塞槽
(41)
,胶塞的头部从所述入塞槽
(41)
的槽口显露出,所述入塞槽
(41)
一侧壁开口设置形成入塞口
(42)
,所述入塞口
(42)
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
(3)
远离所述排列轨道部
(22)
的一端相连通;转移密封件
(5)
,与所述入塞口
(42)
相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入塞口
(42)
;转移驱动件
(6)
,与所述接料板
(4)
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胶塞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
(3)
与所述接料板
(4)
之间设置有直立调节轨道
(7)
,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一端与所述站立调节轨道
(3)
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塞口
(42)
相连通,用于逐渐使胶塞呈竖直站立姿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胶塞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呈弧形延伸设置,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与所述接料板
(4)
之间设置有直立容纳轨道
(8)
,所述直立容纳轨道
(8)
呈直线延伸设置,所述直立容纳轨道
(8)
一端与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入塞口
(42)
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胶塞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以及所述直立容纳轨道
(8)
的轨道口处均设置有防跳盖板
(9)
,在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7)
处,越靠近所述直立容纳轨道
(8)
,所述防跳盖板
(9)
所遮挡的区域逐渐增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胶塞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容纳轨道
(8)
分为无动力轨道部
(81)
以及有动力轨道部
(82)
,所述无动力轨道部
(81)
靠近所述直立调节轨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聪高鹏方强凤周际
申请(专利权)人: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