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911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通过将微小化的气泡吹入净化槽等水中来提高溶解氧浓度并改善水质。所述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具有罗茨泵(3),所述罗茨泵(3)设置有一对二叶罗茨转子(26),一对二叶罗茨转子(26)通过驱动马达(38)自由旋转,并容纳在泵壳(4)内,在与吸入管(45)连通的管路上设置空气导入口(46)和使所吸入的水冲击的冲击构件(50),通过罗茨泵(3)的运转,经由吸入管(45)吸入水,并且使混合有经由空气导入口(46)取入的空气的水冲击冲击构件(50),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利用罗茨泵(3)的压缩作用使气泡微小化,将含有微小化的气泡的水经由排出管(55)吹入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用于净化槽的曝气(aeration),或者用于 通过向河流或湖沼的被污染的水中吹入微小气泡来改善水质。
技术介绍
净化槽中的污水的净化通常是通过鼓风机进行曝气来实现的,具体地说,通过从 在鼓风机的排气侧安装的塑料制的圆筒形空气扩散管喷出气泡来进行。但是,该空气扩散 管存在如下缺点,即,产生的气泡发生膨胀或接触破裂,由此气泡消失。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微小气泡发生装置,所述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配管将喷 出压力不同的2台泵的各喷出口连接,在喷出压力高的泵的吸引口上连接将空气和水一起 进行供给的供给管,在喷出压力低的泵的吸引口上设置喷嘴,利用两个泵的运转时的压力 差从喷嘴产生微小的气泡。在该装置中,供给至喷出压力高的泵的水储存在与吹入微小气 泡的水槽不同的水槽中,并且不构成为吹入了微小气泡的水槽的水在泵与该水槽之间循 环。因此,产生如下缺陷,S卩,不得不特意设置对供给至喷出压力高的泵的水进行储存 的水槽。专利文献1 JP特许第30819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其通过将微小化的气泡吹入净化 槽等水中,来提高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level),并且改善水质。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向净 化槽或河流的水中吹入微小气泡来对该水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具有罗茨泵,设置有一 对二叶或多叶罗茨转子,所述一对二叶或多叶罗茨转子通过驱动马达自由旋转,并容纳在 设置有吸入口与喷出口的泵壳内,吸入管,与所述吸入口连接,排出管,与所述喷出口连接; 在与所述吸入管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口和使所吸入的水冲击的冲击构件,通过 所述罗茨泵的运转,经由所述吸入管吸入水,并且使混合有经由所述空气导入口取入的空 气的水冲击该冲击构件,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利用所述罗茨泵的压缩作用使气泡微 小化,将含有该微小化的气泡的水经由所述排出管吹入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 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河流的100 200m的长区间内进行空气扩散 的情况下,在吸入侧的配管长度为20 30m、吸入扬程为3 5m时,将2台所述罗茨泵串联 配置。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2所 述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管的前端部设置带止回阀的喷 嘴。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对于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罗茨泵的运转使混合有利用喷射作用从空气导入口取入的空气的水冲击冲击构件,由此产生大量的气泡,且利用罗茨泵的压缩作用使气泡 微小化,将含有微小化的气泡的水吹入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由于微小化的气泡长时间存 在在水中,从而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并改善水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在河流的100 200m的长的区间内进行空气扩散的情况下,在吸入侧的配管长度 为20 30m、吸入扬程为3 5m时,通过将2台罗茨泵串联配置能够对水进行稳定地净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通过在排出管的前端部设置带止回阀喷嘴,能够消除一部分气泡停滞在排出管内 的气穴状态,并且能够促进微小气泡的发生,而且能够将含有微小化的气泡的水放出至更 远的地方。另外,在罗茨泵停止运转时,利用带止回阀的喷嘴的逆流防止作用,能够防止净 化槽的污水等流入排出管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图2是罗茨泵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罗茨泵的局部剖主视图。图4是三叶罗茨泵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5是气泡发生管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气泡发生管的其他方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装置设置在净化槽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装置中使用的罗茨泵的特性的曲线图。图9是溶解氧量的曲线图。图10是带止回阀的喷嘴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例子。本专利技术的微小气泡发生装置B通过向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吹入微小气泡,来提高 溶解氧浓度,并且改善水质,该微小气泡发生装置B具有罗茨泵3;吸入管45,其与罗茨泵 3的吸入口 5连接;排出管55,其与罗茨泵3的喷出口 6连接。如图1所示,在微小气泡发生装置B的底盘1上设置有罗茨泵3和驱动马达38。 罗茨泵3在设置有吸入口 5与喷出口 6的泵壳4的内部设置有转子壳(rotor casing) 7,其 中,所述转子壳7设置为倾斜45度,所述转子壳7的吸入口部8朝向斜上方,所述转子壳7 的喷出口部9朝向斜下方。转子壳7的吸入口部8的上角部7a与泵壳4的吸入口 5侧的顶 部4a通过壁10连接。另外,从喷出口部9的下角部7b朝横向一体地形成有凹圆弧壁11, 所述凹圆弧壁11的大致中间部与泵壳4的底部4b通过纵壁12连接。13是设置在纵壁12 上的旁通孔。14、14是设置在泵壳4的周壁上的排放用孔,15是设置在泵壳4的顶部4a上的供水孔。17是与一侧的排放用孔14螺纹连接的盖,21是与供水孔15螺纹连接的盖。在与另 一侧的排放用孔14螺纹连接的盖18的中心部突出设置有杆19,所述杆19的前端部插入所 述旁通孔13。在吸入口 5上,经由止回阀22安装有用于与配管连接的凸缘接头23。另外,在喷 出口 6也安装有凸缘接头24。在转子壳7中容纳一对二叶罗茨转子26。如图3所示,罗茨转子26的转子轴27 可自由旋转地被轴承32、32支撑,所述轴承32、32安装在壳30、31上,所述壳30、31分别固 定在泵壳4的两侧。在下方的转子轴27的从壳30突出的一端安装带轮34,并且经由传动 带39通过驱动马达装置38对该带轮34进行旋转驱动。在转子轴2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 定时齿轮35,并设置为使所述定时齿轮35、35啮合。36是安装在壳31的开口部上的齿轮 罩。在壳30、31上,在用于支撑转子轴27的轴承32的里侧设置有填料函(stuffing box) 33,所述填料箱33用于容纳公知的机械密封填料。对于罗茨转子26,利用聚氨酯橡胶材料(或腈基丁二烯橡胶材料)对除了转子轴 27之外而形成的芯棒部26b的外侧进行涂敷加工(liningapplication)。 在本实施例的罗茨泵3中,采用二叶罗茨转子26,但是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图4所 示的三叶罗茨转子41。图4示出了使用三叶罗茨转子41时的微小气泡的发生状况。在该实施例中,在壳 30的内侧面的相当于吸入侧之处,设置多个例如3个剪切用槽30b,所述剪切用槽30b以 转子轴42所插入的轴孔30a为中心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剪切用槽30b的大小为宽度5 15mm,长度15 25mm,深度5 10mm。另外,将剪切用槽30b的长度设计为根据罗茨转 子41的旋转方向进行变化,即,使第一个剪切用槽30b的长度为从轴孔30a的内端缘至转 子壳7的内径的中间位置的长度,使第二个剪切用槽30b的长度为从轴孔30a的内端缘至 转子壳7的内径的3/4的位置的长度,使第三个剪切用槽30b的长度为从轴孔30a的内端 缘附近至略微从转子壳7的内径突出的位置。在另一侧的壳31上设置同样的剪切用槽。于是,通过由罗茨转子41的叶片41a的侧边与该剪切用槽30d的角边而形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小气泡发生装置,通过向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吹入微小气泡来对该水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具有:罗茨泵,设置有一对二叶或多叶罗茨转子,所述一对二叶或多叶罗茨转子通过驱动马达自由旋转,并容纳在设置有吸入口与喷出口的泵壳内,吸入管,与所述吸入口连接,排出管,与所述喷出口连接;在与所述吸入管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口和使所吸入的水冲击的冲击构件,通过所述罗茨泵的运转,经由所述吸入管吸入水,并且使混合有经由所述空气导入口取入的空气的水冲击该冲击构件,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且利用所述罗茨泵的压缩作用使气泡微小化,将含有该微小化的气泡的水经由所述排出管吹入净化槽或河流的水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康名伊藤义展加藤利明竹田昌史久米光一伊藤博之横井郁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来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