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8761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蒸气余热回收装置,箱体分为水汽混合区和热水区,箱体设有蒸汽输入管;蒸汽废热吸热装置设置在水汽混合区并与蒸汽输入管连通,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形成有废热吸热腔,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底部连通设有双层汽水混合器;进水结构,包括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废热吸热腔的水汽混合换热支路,使进来的蒸汽与工业水混合换热,喷淋对流支路至少部分结构构成喷淋管结构,喷淋管设置水汽混合区上方可进行喷淋;工业热水回收装置设置在热水区所在一侧的底部,对热工业水进行回收运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蒸汽回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等活动中,各种设备进行冷却或者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水蒸汽资源,水蒸汽有一定的温度,其中的热能可以通过转换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0003]现有技术中,水蒸汽资源多数伴随冷凝水一起,通过各种装置将冷凝水和水蒸汽分离,冷凝水被回收利用,而携带有大量热能的水蒸汽会被分离排出

[0004]现有技术中,水蒸汽的热能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现实生产活动中,各种设备需要使用大量具有特定温度的工业水进行生产活动,需要特定的装置或方法对工业水进行加热才可进行使用,这样使用工业水的成本增加且水蒸汽的热能并未转换利用到工业水中,使水蒸汽中热能未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蒸汽资源直接浪费,水蒸汽中的热能未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将水蒸汽中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0007]本技术提出的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至少分为位于一侧的水汽混合区和位于另一侧的热水区,所述箱体设有蒸汽输入管;蒸汽废热吸热装置,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汽混合区并与所述蒸汽输入管连通,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形成有废热吸热腔,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底部连通设有双层汽水混合器,以使工业水再次与蒸汽混合换热;进水结构,所述进水结构分为水汽混合换热支路和喷淋对流换热支路,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废热吸热腔,使进来的蒸汽与工业水混合换热,所述喷淋对流支路至少部分结构构成喷淋管结构,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所述水汽混合区上方可进行喷淋;工业热水回收装置,所述工业热水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热水区所在一侧的底部,对所述热水区内热工业水进行回收运送

[0008]本技术提出的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
包括箱体,蒸汽废热吸热装置,进水结构和工业热水回收装置

箱体内一侧为水汽混合区,另一侧为热水区,两个区的空间大小不同,水汽混合区空间占比大于热水区的空间占比,便于水汽混合区内各种装置的设置

蒸汽废热吸热装置竖直设置在水汽混合区一侧,底部连通有横向设置在水汽混合区内的双层水汽混合器,使水蒸汽在向下运送的过程中与水体再次混合换热

进水结构的喷淋对流换热支路至少部分结构构成喷淋管,喷淋管的喷淋方向正对水汽混合区内水汽混合体进行喷淋,喷淋管上可以设置多排多角度的喷淋孔进行喷淋提高喷淋效果

水汽混合换热支路的部分结构在废热吸热腔内,可以在水汽混合换热支路的部分结构体设置多个喷淋小孔,使工业水从孔洞喷出与向下运送的蒸汽充分混合完成换热,工业热水回收装置设置在热水区所在一侧的底部,当水汽混合区的水体进入到热水区,达到热水区的水位限值后开启工业
热水回收装置对工业热水进行收回和运送

[0009]由此可见,本技术方案的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将高温含余热的水蒸汽运送至蒸汽废热吸热装置的废热吸热腔,与水汽混合换热支路喷淋的工业水充分混合换热后,下降至双层汽水混合器内再次混合换热,具有一定温度的水汽混合体进入水汽混合区内,由喷淋对流换热支路上的喷淋出的工业水再次对混合的水体进行温度调节,使工业水温度达到可使用的特定温度后经由工业热水回收装置运送到生产工艺设备供其使用,从而将水蒸汽的热能转换利用到工业水中,使工业水温度达到可供设备使用的特定温度,节约了对工业水加热的成本,使水蒸汽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

[0010]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和所述喷淋对流换热支路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以及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和所述水汽混合区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当所述第一度传感器监测到进入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的蒸汽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时,位于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的所述第一阀门打开,以使工业水由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进入至所述废热吸热腔内,并与蒸汽混合换热后进入所述双层汽水混合器进行再次混合换热,最后排出至所述水汽混合区;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所述水汽混合区水体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时,位于所述喷淋对流换热支路的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以使工业水进入到所述喷淋管并对所述水汽混合区进行喷淋控温,以维持所述水汽混合区内水体温度保持在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为
85℃

90℃
,第二预设温度范围设置为
80℃

85℃
,具体地,水蒸汽进入水汽混合收回装置内的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当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探测到输入分离出来的蒸汽温度大于
85

90℃
时,自动开启水汽混合换热支路的所述第一阀门
,
将工业水输送至蒸汽废热吸热腔内,进入废热腔的工业水进行喷淋作业与废热吸热腔内蒸汽相遇吸收蒸汽热量,随后吸收蒸汽热量的工业水和剩余的蒸汽混合,下降至蒸汽废热吸热装置底端再次进入双层汽水混合器内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再释放到水汽混合区;当水汽混合区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水体温度大于
80

85℃
时,自动开启位于喷淋对流换热支路的第二阀门
,
通过工业水输送喷淋对流换热支路上的喷淋管对水汽混合区内的水体进行喷淋作业,维持水汽混合区内的水体温度在
80

85℃
之间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汽混合换热支路位于所述废热吸热腔内的管体上下设有多个的喷淋水孔洞,所述喷淋水孔洞将工业水向所述管体四周喷淋,并与废热吸热腔从上向下运送的蒸汽充分混合进行换热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位于废热吸热腔内的水汽混合换热支路上有多排多个喷淋水孔洞,从上到下设置在支路管体上,进行喷淋时,工业水向左右四周进行喷淋与从上向下运送的蒸汽充分混合换热,最后混合后的水汽混合体向下移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层汽水混合器设置在所述水汽混合区的底部,使混合水蒸汽的工业水从所述水汽混合区的底部向上扩散,水蒸汽和工业水进一步混合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双层汽水混合器将水蒸汽和工业水再次混合,混合后排出至水汽混合区,双层汽水混合器设置在水汽混合区的底部,使水蒸汽在向下运送的过程中再次
与水汽混合区内工业水充分混合换热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上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可以调节水汽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
(1)
,所述箱体
(1)
至少分为位于一侧的水汽混合区
(101)
和位于另一侧的热水区
(102)
,所述箱体
(1)
设有蒸汽输入管
(103)
;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设置在所述水汽混合区
(101)
并与所述蒸汽输入管
(103)
连通,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形成有废热吸热腔
(201)
,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底部连通设有双层汽水混合器
(202)
,以使工业水再次与蒸汽混合换热;进水结构
(3)
,所述进水结构
(3)
分为水汽混合换热支路
(301)
和喷淋对流换热支路
(302)
,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
(301)
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废热吸热腔
(201)
,使进来的蒸汽与工业水混合换热,所述喷淋对流换热支路
(302)
至少部分结构构成喷淋管
(303)
结构,所述喷淋管
(303)
设置在所述水汽混合区
(101)
上方可进行喷淋;工业热水回收装置
(4)
,所述工业热水回收装置
(4)
设置在所述热水区
(102)
所在一侧的底部,对所述热水区
(102)
内热工业水进行回收运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
(301)
和所述喷淋对流换热支路
(302)
分别设有第一阀门
(304)
和第二阀门
(305)
,以及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和所述水汽混合区
(101)
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501)
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502)
;其中,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
(501)
监测到进入所述蒸汽废热吸热装置
(2)
的蒸汽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时,位于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
(301)
的所述第一阀门
(304)
打开,以使工业水由所述水汽混合换热支路
(301)
进入至所述废热吸热腔
(201)
内,并与蒸汽混合换热后进入所述双层汽水混合器
(202)
进行再次混合换热,最后排出至所述水汽混合区
(101)
;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
(502)
监测到所述水汽混合区
(101)
水体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范围时,位于所述喷淋对流换热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李齐红文可平李海平熊若谷潘永杰李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意龙科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