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20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包括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


[0001]本技术涉及碳化硅颗粒整形
,具体是指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材料以其优异的耐高温

耐腐蚀

热稳定

高硬度等物理化学性能而在冶金

机械

化工

建材等工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在电子

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行业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0003]公开号
CN208483695U
所述的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包括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盒盖,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的下侧设有支撑架,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与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包括碳化硅颗粒整形腔和强力风扇槽,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盒盖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入料口,且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外壳的内腔通过入料口与外界相通,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盒盖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电动转轴,电动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扇叶,实现使碳化硅颗粒自磨,使碳化硅颗粒整形机易于生产颗粒大小较为均匀

颗粒表面较为圆润的碳化硅颗粒

但现有技术仍旧存在缺陷:
[0004]1、
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碳化硅颗粒整形机无法将碳化硅颗粒的尺径整形到一个限定的范围内,这种整形出来的碳化硅颗粒无法较好的提高制作出来的材料表面的振实密度,最后会影响烧结后产品的强度性能

[0005]2、
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碳化硅颗粒整形机采仅利用搅拌的方式使碳化硅颗粒进行材料之间的相互研磨,但是这种材料性质相同的自研磨方式形成的整形效率太低,而且整形不规则,由于都是同等材质,无法保证颗粒之间是相互研磨,还是一个颗粒始终在研磨另一个颗粒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中间设置有一根截面为
S
形的偏心转动杆,所述偏心转动杆两侧同外壳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转动杆两侧下方均设置有挤压块,所述偏心转动杆同挤压块之间通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外壳内部底端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挤压块使用的一级滤孔,所述挤压块同外壳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外壳外部下端设置有出料结构,所述外壳外部上端嵌接有碾压圆筒,所述碾压圆筒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圆锥形的坡度块,所述碾压圆筒外部周围下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坡度块使用的二级滤孔,所述坡度块内部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棒,所述转动棒上端同碾压圆筒的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棒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配合坡度块使用的碾压轮,所述转动棒前后端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配合坡度块使用的弧形拨片,所述碾压圆筒外部上端前侧开设有半圆形的进料口,所述外壳内部下端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配合挤压块使用的集料块,所述外壳外部设置有动力
结构

[0008]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偏心转动杆同挤压块之间的连接杆,所述挤压块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杆一端同偏心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同连接支座转动连接

[0009]作为改进,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内部底端两侧的导向柱,所述挤压块下端均开设有配合导向柱使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导向孔使用的缓冲弹簧

[0010]作为改进,所述出料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外部下端的出料盒,所述出料盒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向一侧倾斜的斜块,所述出料盒外部一侧开设有配合斜块使用的出料口,所述出料盒外部下端的前后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

[0011]作为改进,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碾压圆筒外部上端的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下端的转轴同转动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外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一侧的转轴同偏心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
本技术采用两种等级的研磨结构,第一层研磨结构先将碳化硅颗粒较长的棱角进行研磨,以及本身就符合第一层尺径范围的颗粒,可以落到第二层进行碳化硅颗粒的尺径范围整形,确保整形出来的碳化硅颗粒尺径都在一个范围内部,以提高制作出来的材料表面的振实密度

[0013]2、
本技术采用一层轮碾式的研磨方法以及一层捣实挤压式的研磨方式将碳化硅颗粒进行研磨,通过第三中结构来对碳化硅颗粒进行研磨,确保除了碳化硅颗粒之间自身的相互研磨外,更多的是外部材质对碳化硅进行研磨,确保碳化硅能够都被研磨到,提高碳化硅颗粒的整形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的俯视截面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的主视截面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的右视截面图

[0018]如图所示:
1、
外壳;
2、
偏心转动杆;
3、
挤压块;
4、
连接结构;
5、
一级滤孔;
6、
导向结构;
7、
出料结构;
8、
碾压圆筒;
9、
坡度块;
10、
二级滤孔;
11、
转动棒;
12、
碾压轮;
13、
弧形拨片;
14、
进料口;
15、
集料块;
16、
动力结构;
17、
连接杆;
18、
连接支座;
19、
导向柱;
20、
导向孔;
21、
缓冲弹簧;
22、
出料盒;
23、
斜块;
24、
出料口;
25、
支撑;
26、
一号电机;
27、
二号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1‑4所示,本技术设置了一个外壳1作为该整形机的主体,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偏心转动杆2,偏心转动杆2的截面是
S
形,在偏心转动杆2的下方设置了两个挤压块3,偏心转动杆2通过外壳1外部的二号电机
27
带动,两侧的杆发生偏心转动,通过连接结构4来带动两个挤压块3一上一下的进行移动,对下落到外壳1内部底端的碳化硅颗粒进行捣实研磨,为了分散偏心转动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碳化硅颗粒整形机,包括外壳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
内部中间设置有一根截面为
S
形的偏心转动杆
(2)
,所述偏心转动杆
(2)
两侧同外壳
(1)
内部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偏心转动杆
(2)
两侧下方均设置有挤压块
(3)
,所述偏心转动杆
(2)
同挤压块
(3)
之间通过设置有连接结构
(4)
连接,所述外壳
(1)
内部底端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挤压块
(3)
使用的一级滤孔
(5)
,所述挤压块
(3)
同外壳
(1)
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
(6)
,所述外壳
(1)
外部下端设置有出料结构
(7)
,所述外壳
(1)
外部上端嵌接有碾压圆筒
(8)
,所述碾压圆筒
(8)
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圆锥形的坡度块
(9)
,所述碾压圆筒
(8)
外部周围下侧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配合坡度块
(9)
使用的二级滤孔
(10)
,所述坡度块
(9)
内部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棒
(11)
,所述转动棒
(11)
上端同碾压圆筒
(8)
的内部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棒
(11)
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配合坡度块
(9)
使用的碾压轮
(12)
,所述转动棒
(11)
前后端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配合坡度块
(9)
使用的弧形拨片
(13)
,所述碾压圆筒
(8)
外部上端前侧开设有半圆形的进料口
(14)
,所述外壳
(1)
内部下端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配合挤压块
(3)
使用的集料块
(15)
,所述外壳
(1)
外部设置有动力结构
(1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岭袁伟杨振山丰文超周洪涛马化文陈开发成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源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