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605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及其快装方法,属于通信传输设施技术领域。该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线夹朝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线夹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不仅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变得简单方便,而且由于保持外导体的原有形态,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因此更为科学,连接也更为可靠。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自身的结构也得到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信号连接器,尤其是, 属于通信传输设施

技术介绍
射频连接器种类繁多,其基本作用是借助自身的连接结构分别实现内壳和外壳与 通信电缆的缆芯和外导体的可靠电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与对应插接装置的插接。长期以来,申请人研究的一种现有射频连接器与电缆连接时的步骤如图1的a-e 所示步骤a、将电缆一端修剪平齐,包括去除毛刺、飞边,削平凸台1-1 ;步骤b、剥去修剪端头长度约5mm的绝缘外护套层1_2和外导体,露出其中的绝缘 介质1-4,并沿轴向将电缆外护套层和外导体割开6等分长度大于30mm的豁口 1_3 ;步骤c、将射频连接器后外壳6及其内部环圈套在电缆上,再将电缆上割开豁口的 外导体与其内部的绝缘介质之间撬开约1mm的间隙,其间楔入衬套6-1,外面通过塑料环 6-2套入压环6-3的内锥孔;步骤d、将内导体3旋入缆芯内,实现电连接;步骤e、将连接器的后外壳6前移套在压环6-3之外后,将前外壳5与后外壳6通 过螺纹连接旋紧。以上连接组装过程不仅很不方便,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损伤甚至折断电缆外导体, 夹紧效果也很不理想,导致连接不可靠。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720031690. 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快插自锁射频 连接器,但分析可知,其结构并不适合移植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快装 同轴射频连接器,从而方便组装,保证可靠连接。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将给出相应的快装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 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所述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 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所述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所述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所 述线夹朝所述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所述线夹朝向前外壳 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所 述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的内 螺纹。本专利技术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待连接电缆一端修剪平齐;步骤二、剥去电缆修剪端头的绝缘外护套,露出其中的外导体;步骤三、将后外壳套在待连接电缆上,同时使线夹内的C形簧圈卡箍在露出的外 导体上,实现与外导体的电连接;步骤四、将内导体与待连接电缆的缆芯电连接;步骤五、将前外壳与后外壳旋合,使后外壳渐缩孔口朝内挤压线夹,箍紧待连接电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线夹的开槽端口内具有周向延伸的波纹槽。这样可 以在箍紧待连接电缆时,与其外圆形成彼此嵌合关系,有效增加连接后的抗拉拔力。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波纹槽内开有轴向延伸的凹槽。这样也可以在箍 紧待连接电缆时,与其外圆形成彼此嵌合关系,有效增加连接后的抗扭转力。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内导体由具有与缆芯内螺纹相配外螺纹的内导体 座和具有插孔的内导体头构成,所述内导体座邻近内导体头的一端具有插装孔,所述插装 孔内装有小簧圈;所述内导体头外套有定位在前外壳内的绝缘子,邻近内导体座的一端插 入所述插装孔,并通过所述小簧圈与内导体座构成电连接。快装时,上述步骤四中,将所述内导体座旋入缆芯端头的内螺纹孔内,所述步骤五 中,将内导体头固定在位于前外壳中的绝缘子内,在将前外壳与后外壳旋合的同时,使内导 体头插入内导体座装有小簧圈的插装孔中。由此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射频连接器与待连接电缆的连接 变得简单方便,而且由于保持外导体的原有形态,不会对其造成损伤,因此更为科学,连接 也更为可靠。同时,本专利技术自身的结构也得到简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与电缆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小簧圈展开图,b为小簧圈截面图,c 为小簧圈成形后示意图。图5为图3中内导体座与电缆缆芯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2实施例与电缆连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如图2所示,基本结构为外壳由相互之间通过 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5和后外壳6构成,内导体如图3所示,由具有与缆芯内螺纹相配外 螺纹的内导体座3和具有插孔1的内导体头2构成。内导体座3邻近内导体头的一端具有 插装孔,插装孔内装有小簧圈8。内导体头2邻近内导体座3的一端插入插装孔,并通过小 簧圈8与内导体座构成电连接。如图2所示,内导体头2外套有定位在前外壳5内的绝缘 子4,从而使内导体通过绝缘子4的隔离位于前外壳5中。小簧圈的结构参见图4,由开有 间隔栅孔的条状簧片(图4a)卷成C形(图4c)制成,其宽度方向截面呈朝内的圆弧凹陷4(图 4b)。后外壳6背离前外壳5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前外壳5邻近内外壳6的台阶与 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7。线夹7朝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一组周向均布的轴向延伸槽7-1, 形成弹性夹爪结构。线夹7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7-2,并装有抵靠在限位台 阶的C形簧圈10。该C形簧圈的结构与小簧圈类同,可以参见图4。后外壳6邻近前外壳 1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外螺纹根部的退刀槽用于安装密封圈11。前外壳5的相对端具有与 之相配的内螺纹。线夹7的开槽端口内具有周向延伸的波纹槽7-3,波纹槽内由开有若干轴 向延伸的凹槽7-4。快装时,参见图6,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待连接电缆一端修剪平齐;步骤b、剥去电缆修剪端头的绝缘外护套1-2,剥去长度控制在17士 1mm,略大于C 形簧圈的宽度,露出其中的外导体1-2’ ;步骤c、将后外壳6套在待连接电缆上,同时使线夹7内的C形簧圈8卡箍在露出 的外导体上,,实现与外导体的电连接;步骤d、将内导体的内导体座3旋入缆芯端头的内螺纹孔内,与待连接电缆的缆芯 电连接;步骤e、将内导体头2固定在位于前外壳5中的绝缘子4内,再将前外壳5与后外 壳6旋合,使后外壳6渐缩孔口朝内挤压线夹7,箍紧待连接电缆,同时使内导体头2插入内 导体座3装有小簧圈8的插装孔中。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化,成本降低,连接方便,操作快捷,夹紧 效果理想,连接性能可靠,节省了工程安装和维护的操作时间,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其特征是所述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所述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所述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所述线夹朝所述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所述线夹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所述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的开槽端口内 具有周向延伸的波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槽内开有轴向 延伸的凹槽。4.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装同轴射频连接器,包括相互之间通过螺旋旋合连接的前外壳和后外壳、通过绝缘子隔离位于前外壳中的内导体;其特征是:所述后外壳背离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渐缩孔口,所述前外壳邻近内外壳的台阶与所述渐缩孔口之间装有线夹;所述线夹朝所述渐缩孔口的一端开有轴向延伸槽,形成弹性夹爪结构;所述线夹朝向前外壳的一端内孔具有限位台阶,并装有抵靠在所述限位台阶且截面呈朝内凹陷的C形簧圈;所述后外壳邻近前外壳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前外壳的相对端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蔡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正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