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85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鼻胃管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可拆卸固定约束管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配合部以及约束带,约束带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体,约束带设置有适配第一配合部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约束带至少用于将鼻胃管缠绕固定于连接体;本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不仅可以将约束管的两端牢靠的固定于鼻胃管,使得约束管和鼻胃管相连为一体,以便防止鼻胃管脱落,而且该连接组件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引导装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鼻胃管内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鼻胃管
(
或称为鼻导管
)
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常见使用目的为胃肠减压

供给胃肠内营养

术前准备等,在多种消化道疾病及患有口腔疾患等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价值

[0003]由于所留置的鼻胃管存在脱落或患者无意识拔管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所留置的鼻胃管进行固定,目前临床上鼻胃管固定通常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方法,外固定方法通常是将鼻胃管或营养管固定于患者面部三角区处的皮肤

或固定于患者的鼻翼处或耳垂处

例如,中国专利
CN211068648U
公开的一种新型可调节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有鼻胃管固定槽,鼻胃管固定槽处设置有鼻胃管粘扣和粘扣卡槽;同时,固定座的一侧依次连接有第一可调节固定带

第一连接带

第一耳后固定装置以及粘扣接环,固定座的一侧依次连接有第二可调节固定带

第二连接带

第二耳后固定装置以及头后固定带,且头后固定带设置有头后粘扣

使用时,将患者的鼻胃管放入鼻胃管固定槽中,并通过调节鼻胃管粘扣将鼻胃管固定于固定座,然后将第一耳后固定装置挂到患者的一个耳朵上,将第二耳后固定装置挂到患者的另一个耳朵上,最后将头后粘扣从粘扣接环的粘扣孔中穿过,从而可以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患者的头上,达到固定鼻胃管的目的

这种固定鼻胃管的方式,由于增个装置都收紧于患者的面部皮肤,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医源性压疮,且患者的舒适

美观的体验均欠佳

又如,中国专利
CN209092218U
公开的一种预防医源性压疮型鼻胃管固定贴,包括鼻贴

设置在鼻贴一侧的管贴

以及设置于管贴的粘连带

翻折带

绑管带等,在使用时,安置好的鼻胃管可以通过粘连带

翻折带以及绑管带的配合固定连接于管贴,并将与管贴相连的鼻贴粘贴于鼻翼侧的皮肤即可,从而可以利用鼻贴与皮肤之间的粘连达到固定鼻胃管的目的

该固定贴对鼻胃管的固定效果取决于鼻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鼻贴与皮肤之间的粘连性
(
黏力
)
,由于人体鼻翼侧的面积通常不大,因此,鼻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通常不会太大,存在鼻胃管滑脱的风险,而且在接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定期更换来维持鼻贴与皮肤之间的粘连性,更换过程容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且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又如,中国专利
CN214860396U
公开了一种预防压力性损伤鼻胃管固定装置,该装置利用两个固定件来连接鼻胃管,而固定件本身还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患者的脸部皮肤,也是利用固定件与皮肤之间的粘连达到固定鼻胃管的目的

因此,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固定效果也取决于固定件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固定件与皮肤之间的粘连性
(
黏力
)
,而且在接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也需要通过定期更换固定件来维持固定件与皮肤之间的粘连性,更换过程容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且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由此可见,传统的外固定法,主要使用各类材料通过粘连力或牵拉力实现鼻胃管的外固定,虽然现有技术不断对胶布材料

固定带的材料
/
结构等进行更新迭代,但外固定法从根源上难以避免损伤患者皮肤


者体验感和美观度欠佳的问题,也存在鼻胃管滑脱和移位的风险

[0004]为解决现有外固定法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鼻胃管内固定引导装置,包括导向管

适用于实现鼻胃管内固定的约束管

导丝以及牵拉线,其中,导向管构造有导向通道,约束管构造有引导通道,约束管的外径构造为适配导向通道,使得约束管可以在导向通道内移动,导丝的外径构造为适配引导通道,使得导丝可以在引导通道内移动,牵拉线的一端连接于导向管,用于改变导向管前端的方向

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导向管

导丝以及牵拉线的辅助作用下,将约束管的一端从患者一侧的鼻孔插入鼻腔,并在犁骨的后方绕到另一侧的鼻腔,并最终从患者另一侧的鼻孔穿出,如附图1及图3所示,由于约束管处于绕过患者鼻后方犁骨的状态,且约束管的两端分别从患者的两个鼻腔穿出,从而可以在患者的鼻腔形成鼻笼头环,最后将约束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留置的鼻胃管即可达到稳定

牢靠固定鼻胃管的目的,其固定效果与现有一种名为鼻缰绳的鼻胃管固定产品的效果类似

在实际使用时,当约束管设置完成后,需要将约束管的两端分别牢靠的连接于鼻胃管,才能导致防止鼻胃管脱落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相应的连接工具,通常只能采用胶布或绳索将约束管的两端连接于鼻胃管,存在连接不牢靠的问题,接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要解决技术缺乏将约束管的两端连接于鼻胃管的连接工具,而采用胶布或绳索进行连接又存在连接不牢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组件,不仅操作方便

高效,而且可以将约束管的两端牢靠的固定于鼻胃管,从而实现对鼻胃管的固定,主要构思为:
[0006]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鼻胃管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可拆卸固定约束管的第二连接部,其中,
[0007]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配合部以及约束带,约束带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体,约束带设置有适配第一配合部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约束带至少用于将鼻胃管缠绕固定于连接体

通过在连接体构造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得在使用时,可以方便的利用第一连接部将鼻胃管固定于连接体,也可以方便的利用第二连接部将约束管固定于连接体,使得鼻胃管和约束管可以同时连接于连接体,实现将鼻胃管与约束管牢靠的固定在一起的目的;在实际使用时,当鼻胃管与约束管的两端通过本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走,不仅可以通过约束管实现对鼻胃管的固定,防止鼻胃管脱落和移位,而且当使用外力牵拉鼻胃管时,约束管会对犁骨后部产生压力,从而引起患者的不适,这种内源性压力会进一步阻止患者拉动鼻胃管和约束管,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意外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

[0008]为便于更好的固定鼻胃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构造于连接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为适配鼻胃管,所述约束带连接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约束带可以绕过第一凹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用于可拆卸固定鼻胃管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可拆卸固定约束管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配合部以及约束带,约束带的一端连接于连接体,约束带设置有适配第一配合部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可拆卸连接,约束带至少用于将鼻胃管缠绕固定于连接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构造于连接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构造为适配鼻胃管,所述约束带连接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约束带可以绕过第一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构造于连接体的条孔,条孔构造为适配约束带,并构造于适配约束带的位置处,条孔用于在缠绕鼻胃管时供约束带穿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构造于连接体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构造为适配约束管,约束带可以绕过第一凹槽

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鼻胃管内固定约束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

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分别构造于连接体不同的面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蓉王婷张甜姚丹王映印唐媛唐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