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文秀专利>正文

一种高压真空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75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真空开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真空灭弧机构和操作机构;所述真空灭弧机构包括三个真空灭弧室、与各真空灭弧室相连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主轴和三个拐臂组件,所述各拐臂组件的一端设置在驱动主轴上,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一个动导电杆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三个绝缘盒,所述各绝缘盒的顶端设有开口,其相对两侧端设有透孔;所述各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相应的一个绝缘盒内,所述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穿过相应的一个绝缘盒两侧端的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有效减小开关整体体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压开关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真空开关
技术介绍
图1是一种传统高压真空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 真空灭弧机构(2)和操作机构(3);所述真空灭弧机构(2)包括三个真空灭弧室(21)、与 各真空灭弧室(21)相连的动导电杆(22)和静导电杆(23);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驱动主 轴(31)和三个拐臂组件(32),所述各拐臂组件(32)的一端设置在驱动主轴(31)上,另一 端连接在相应的一个动导电杆(22)上;分合间时,所述驱动主轴(31)通过三个拐臂组件 (32)同步带动三个动导电杆(22)运动。该种传统高压真空开关由于各真空灭弧机构直接设置在壳体底壁上,各动导电杆 与相应的一个拐臂组件中的连接杆、以及各静导电杆均为采用金属制造,且均裸露在外,为 了保证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需要为拐臂组件之间也即各真空灭弧机构之间 保留足够大距离,从而导致该种传统高压真空开关整体体积较大,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运 输和安装带来种种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有效 减小开关整体体积的高压真空开关。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真空开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 的真空灭弧机构和操作机构;所述真空灭弧机构包括三个真空灭弧室、与各真空灭弧室相 连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主轴和三个拐臂组件,所述各拐臂组件 的一端设置在驱动主轴上,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一个动导电杆上;所述壳体内设有三个绝 缘盒,所述各绝缘盒的顶端设有开口,其相对两侧端设有透孔;所述各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相 应的一个绝缘盒内,所述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穿过相应的一个绝缘盒两侧端的透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动导电杆与相应一个拐臂组件的连接端设置在相应一个 绝缘盒盒体内。上述技术方案中,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上套设有绝缘管;所述各动导电杆和静 导电杆的接线端子露出所述绝缘管;所述绝缘管与相应的绝缘盒是一体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罩在各绝缘盒盒体上的绝缘护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护罩的底端和一侧端均设有开口 ;所述绝缘护罩同时 罩在各拐臂组件与动导电杆相连接的连接杆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护罩采用硅橡胶制成;所述壳体中设有用于固定绝缘 护罩的固定杆,所述绝缘护罩顶端设有悬挂孔,所述固定杆穿过绝缘护罩上的悬挂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护罩设置在各绝缘盒设有动导电杆的一端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罩在绝缘盒设有静导电杆的一端上的绝缘遮蔽护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遮蔽护罩的一侧端设有开口,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设有透 孔;所述遮蔽护罩直接套设在相应一个绝缘盒的盒体上;所述套在静导电杆上的绝缘管穿 过所述遮蔽护罩的透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是密封型壳体,所述壳体内充有用于增加电气绝缘性 能的气体。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中,所述壳体内设有三个绝缘盒,所 述各绝缘盒的顶端设有开口,其相对两侧端设有透孔;所述各真空灭弧室设置在相应的一 个绝缘盒内,所述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穿过相应的一个绝缘盒两侧端的透孔。该种结构可 以将原本裸露在外的动导电杆、静导电杆、和拐臂组件中的连接杆的大部分罩住,从而提高 相邻的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有效减小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安装距离,从而 减小开关整体体积。(2)本技术中,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上套设有绝缘管;所述各动导电杆和 静导电杆的接线端子露出所述绝缘管;所述绝缘管与相应的绝缘盒是一体件。该种结构把 原本裸露在外的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也包裹在内,进一步提高了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 绝缘性能。(3)本技术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罩在各绝缘盒体上的绝缘护罩。由于该种高压 真空开关结构的特殊性,其拐臂组件设置在相应的真空灭弧机构的上方,且拐臂组件中的 连接杆是需要做往复运动的,所以为了安装真空灭弧机构、为了把拐臂组件安装在动导电 杆上,以及为拐臂组件中的连接杆预留出足够的运动空间,所以各绝缘盒的顶端需要预留 出开口,但是预留出该开口与全封闭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 绝缘性能,为了克服这一点,所以特意在壳体内设有用于罩在各绝缘盒体上的绝缘护罩,用 其罩住各绝缘盒顶端的部分开口,尽可能提高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4)本技术中,为了给拐臂组件中的连接杆预留出足够的运动空间,所以需选 用结构较为独特的绝缘护罩,所述绝缘护罩的底端和一侧端均设有开口。绝缘护罩底端设 有开口是为了能够套设在绝缘盒顶端上,将绝缘盒顶端的部分开口罩在其中;绝缘护罩的 一侧端设有开口是为了既能够把拐臂组件中的连接杆罩在其中,又能够让其余拐臂组件从 该绝缘罩中伸出,不至于影响拐臂的正常动作。(5)本技术中,由于绝缘护罩一般多采用硅橡胶制成,其材质较软,所以特优 选采用固定在壳体中的固定杆来悬挂固定各绝缘罩的上端,从而有效简化各绝缘护罩的安 装结构。(6)本技术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罩在绝缘盒设有静导电杆的一端上的绝 缘遮蔽护罩。该遮蔽护罩可与上述绝缘护罩相配合,尽可能多地封盖所述绝缘盒顶端的开 口,进一步提高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7)本技术中,所用遮蔽护罩的结构较为独特,其一侧端设有开口,与其相对 的另一侧端设有透孔;所述静导电杆穿过所述遮蔽护罩的透孔。该遮蔽护罩可直接套设 在绝缘盒盒体上,通过预设其所围孔腔大小,可紧紧卡在绝缘盒盒体上,所以其安装较为方 便。(8)本技术中,所述壳体是密封型壳体,所述壳体内充有用于增加电气绝缘性能的气体,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相电路设备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高压真空开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设有真空灭弧机构的绝缘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各绝缘护罩和遮蔽护罩罩在绝缘盒上的一种立体 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单个绝缘护罩和遮蔽护罩罩在单个绝缘盒上的一 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绝缘护罩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遮蔽护罩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遮蔽护罩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壳体1,真空灭弧机构2,真空灭弧室21,动导电杆22,静导电杆 23,接线端子24,操作机构3,驱动主轴31,拐臂组件32,连接杆321,绝缘盒4,开口 41,绝缘 管43,绝缘护罩5,开口 51,悬挂孔52,固定杆6,遮蔽护罩7,开口 71,透孔7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2和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2为本技术第 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高压真空开关中设有真空灭弧机构的绝缘盒 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高压真空开关,见图2和图3,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真空 灭弧机构2和操作机构3 ;所述真空灭弧机构2包括三个真空灭弧室21、与各真空灭弧室 21相连的动导电杆22和静导电杆23 ;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驱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真空开关,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真空灭弧机构(2)和操作机构(3);所述真空灭弧机构(2)包括三个真空灭弧室(21)、与各真空灭弧室(21)相连的动导电杆(22)和静导电杆(23);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驱动主轴(31)和三个拐臂组件(32),所述各拐臂组件(32)的一端设置在驱动主轴(31)上,另一端连接在相应的一个动导电杆(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三个绝缘盒(4),所述各绝缘盒(4)的顶端设有开口(41),其相对两侧端设有透孔;所述各真空灭弧室(21)设置在相应的一个绝缘盒(4)内,所述动导电杆(22)和静导电杆(23)穿过相应的一个绝缘盒(4)两侧端的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秀苏杭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