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2/O废水处理集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的处理工艺为好氧生化处理工艺,而
A2/O
工艺是好氧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典型工艺,不仅能降低有机负荷,还具备同时脱氮除磷的特点,应用十分广泛
。
然而,
A2/O
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脱氮效率不高
、
产生臭气
、
抗冲击能力弱
、
水质波动等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区
、
缺氧区
、
好氧区
、
沉淀区和污泥蓄养区,进水管连接厌氧区,输入待处理的废水;沉淀区的上部连接产水管,用于排出生化处理后得到的产水;沉淀区底部的排泥口连接污泥蓄养区的顶部,将分离得到的污泥输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区
、
缺氧区
、
好氧区
、
沉淀区和污泥蓄养区,进水管连接厌氧区,输入待处理的废水;沉淀区的上部连接产水管,用于排出生化处理后得到的产水;沉淀区底部的排泥口连接污泥蓄养区的顶部,将分离得到的污泥输入污泥蓄养区;好氧区内设有汽提装置,用于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的下游侧;缺氧区的下游设有循环液回流装置,用于将缺氧区下游的水体分别回流至厌氧区的上游和缺氧区的上游,提供微氧环境;沉淀区的排泥口还连接缺氧区的下游侧,用于补充活性污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为圆形套层结构,内层包括好氧区
、
沉淀区和污泥蓄养区,外侧包括厌氧区和缺氧区,各个区域之间用隔板间隔;好氧区
、
沉淀区和污泥蓄养区均为扇形,并组成内层的圆形;外层的厌氧区和缺氧区组成圆环结构,厌氧区和缺氧区均为扇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包括厌氧上游区和厌氧下游区,沿着外侧的圆环并列布设;厌氧上游区与厌氧下游区之间设置第一隔墙,第一隔墙的顶部处于厌氧区的液面上方,底部悬空,使得厌氧上游区与厌氧下游区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水管连接厌氧上游区的顶部,用于输入原料废水;厌氧上游区内设有第一导流筒,第一导流筒上下开口,使得从缺氧区下游回流的循环液沿第一导流筒上升,再与进水管输入的废水相混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被若干个第二隔墙分隔为若干个分区,靠近厌氧下游区的分区为上游侧,靠近好氧区的分区为下游侧;缺氧区上游侧的第一分区的顶部与厌氧下游区的顶部连通,第一分区的水流流向为由上至下,厌氧下游区顶部的水从隔板顶端溢流至第一分区;第一分区下游侧的第二隔墙的顶部处于缺氧区的液面上方,底部悬空,使得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的底部连通;下游侧的下一个第二隔墙的底部固定在缺氧区的底板上,顶部低于上一个第二隔墙的顶部,使得第二分区顶部的水体溢流至第三分区;如此反复,缺氧区的相邻的分区的水流流向相反;缺氧区下游侧的最后一个分区采用顶部溢流的方式向相邻的好氧区进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A2/O
废水处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下游侧的最后一个分区的底部设有循环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慧,张传兵,庄云萍,杨传忠,李玉东,郭倩倩,王天杰,郭靖,王倩,李小燕,李玉杰,贾冰莹,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