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436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属于临床护理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

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生部

国家卫健委

医政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

有目的

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0003]现有护理用支撑装置一般附带恢复功能,在支撑患者的受创肢体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后,恢复机构能够带动肢体移动做恢复训练,但是现有的恢复机构移动幅度小且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行调节训练,导致恢复效果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护理用支撑装置一般附带恢复功能,在支撑患者的受创肢体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后,恢复机构能够带动肢体移动做恢复训练,但是现有的恢复机构移动幅度小且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行调节训练,导致恢复效果存在一定的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包括外壳和
U
形壳,所述
U
形壳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上表面,
U
形壳内设置有抬升锻炼机构,抬升锻炼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顶端与抬升锻炼机构的外表面连接,
U
形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摩机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抬升锻炼机构包括位于
U
形壳内的抬升板,抬升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硅胶垫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皮带的两端固定连接,皮带贯穿
U
形壳左右两侧面开设的第三通孔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
U
形壳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设置在
U
形壳内,支撑柱内部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壁的上下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辊,皮带穿过两个限位辊之间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皮带穿过外壳左右两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皮带内卡接有压板,压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设置在外壳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限位槽内,限位柱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与限位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板的上侧设置有凸轮,凸轮的背面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外壳内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内壁上表面的螺纹柱,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手轮,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螺纹帽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两个齿条的相远离面均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的外表面,第一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第一转轴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贯穿外壳一侧面开设的第二通孔,两个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导辊,导辊贴合在皮带的一侧面上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按摩机构包括
U
形壳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套,第一空心套的外侧套设有第二空心套,第一空心套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套内壁开设的滑槽内,滑块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滑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第二空心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罩,弧形罩内开设有多个限位孔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所述第一空心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外侧啮合有多个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内卡接有空心管,空心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头,空心管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的外表面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空心套的内壁固定连接,空心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内套设有软管,软管的顶端贯穿顶板的上表面并与储液胶囊的下表面连通,储液胶囊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上表面

[002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抬升锻炼机构,患者将肢体放置在硅胶垫上后,控制第一电机工作能够带动凸轮旋转,凸轮旋转时能够挤压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带动皮带的底部向下移动,此时皮带的两端能够拉动抬升板向上移动,当凸轮不再挤压压板时,在患者肢体的重力作用下能够压住抬升板向下移动,同时第一弹簧能够通过自身弹力顶动限位柱带动压板上移,使得抬升板和压板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为凸轮再次挤压压板做准备,使得抬升板能够带动患者的肢体往复上下运动,达到恢复锻炼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辊,限位辊固定住皮带的位置,且让皮带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收到阻碍,设置的导辊能够支撑皮带让皮带处于紧绷的状态,使得抬升板的上下移动能够正常进行

[0027]2、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如果需要调节抬升板的初始高度时,通过手轮控制螺纹柱旋转,使得螺纹帽能够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向上移动时能够通过滑杆带动支撑板上移,使得两个支撑柱上移调节抬升板的向上提升高度,同时齿条上移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带动连接板向下旋转一定距离,此时两个导辊之间的距离变小,有效平衡了支撑柱向上移动时出现皮带紧绷的情况,如果需要调节抬升板向下的高度时,控制螺纹柱反转让支撑柱下移,此时皮带出现松散的情况,同时两个导辊在齿轮和齿条的
作用下能够相远离,能够让皮带保持紧绷的情况,不会对抬升板高度的调节造成影响,调节抬升板高度能够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行调节训练,有效提高了恢复训练的效果

[0028]3、
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按摩机构,电动推杆收缩带动顶板向下移动,使得弧形罩能够覆盖在患者的肢体上,控制第二电机工作能够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能够带动多个第三齿轮旋转,多个第三齿轮旋转能够同时带动多个空心管旋转,空心管旋转能够带动按摩头对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包括外壳
(1)

U
形壳
(2)
,其特征在于,所述
U
形壳
(2)
固定连接在外壳
(1)
的上表面,
U
形壳
(2)
内设置有抬升锻炼机构
(3)
,抬升锻炼机构
(3)
的一部分设置在外壳
(1)
内,外壳
(1)
内设置有调节机构
(5)
,调节机构
(5)
的顶端与抬升锻炼机构
(3)
的外表面连接,
U
形壳
(2)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摩机构
(8)
;所述抬升锻炼机构
(3)
包括位于
U
形壳
(2)
内的抬升板
(35)
,抬升板
(35)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硅胶垫
(34)
,硅胶垫
(34)
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皮带
(36)
的两端固定连接,皮带
(36)
贯穿
U
形壳
(2)
左右两侧面开设的第三通孔
(7)
;所述
U
形壳
(2)
内设置有支撑板
(31)
,支撑板
(31)
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32)
,支撑柱
(32)
设置在
U
形壳
(2)
内,支撑柱
(32)
内部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壁的上下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辊
(33)
,皮带
(36)
穿过两个限位辊
(33)
之间;所述按摩机构
(8)
包括
U
形壳
(2)
上表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的电动推杆
(81)
,电动推杆
(81)
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82)
,顶板
(8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套
(83)
,第一空心套
(83)
的外侧套设有第二空心套
(84)
,所述第一空心套
(83)
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
(85)
,滑块
(85)
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套
(84)
内壁开设的滑槽内,滑块
(85)
的下表面通过第二弹簧
(86)
与滑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
(36)
穿过外壳
(1)
左右两侧面开设的第一通孔
(4)
,皮带
(36)
内卡接有压板
(37)
,压板
(37)
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38)
,所述限位柱
(38)
设置在外壳
(1)
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限位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
(38)
的底端通过第一弹簧
(39)
与限位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板
(37)
的上侧设置有凸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瑾王聪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