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24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涉及肢体辅助支架技术领域,包括: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患者创口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距离可变,用于根据患者创口长度对支撑位置进行调节;固定部,构建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与支撑部滑动连接,对所述支撑部进行支撑和限位;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有相互对称的连接结构;辅助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固定部连接,在不压迫创口的同时,对创口进行保护,同时对创口的信息进行监测,解决了若患者皮肤移植部位在小腿背侧,为避免皮瓣部位与支架直接接触受压,需要患者保持侧卧位,难以实现仰卧位,翻身以及活动受限,患者长时间处于侧卧位,较为辛苦,也不利于对创口位置进行观察和药物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肢体辅助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现在由事故造成的肢体高能量损伤时有发生,有些病例甚至呈重度热压伤,伤肢出现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一般来说开放伤创面的治疗以皮瓣移植为主,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
10d
,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10

20cm
,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需严密观察移植处皮瓣的颜色

皮温

张力

毛细血管反应等;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尤其是皮瓣蒂部,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缺血坏死

[0003]然而,就目前传统下肢辅助支架而言,若患者皮肤移植部位在小腿背侧,为避免皮瓣部位与支架直接接触受压,需要患者保持侧卧位,难以实现仰卧位,翻身以及活动受限,患者长时间处于侧卧位,较为辛苦,也不利于对创口位置进行观察和药物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具体包括: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患者创口的两端,暴露患者创口的同时对患者腿部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距离可变,用于根据患者创口长度对支撑位置进行调节;固定部,构建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与支撑部滑动连接,对所述支撑部进行支撑和限位;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有相互对称的连接结构;辅助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固定部连接,在不压迫创口的同时,对创口进行保护,同时对创口的信息进行监测

[000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设置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接,对支撑部的两端进行限位安装,同时令支撑部在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约束的范围内进行线性移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半圆形,且在支撑部内侧设置弧形的接触结构,用于增加与患者腿部的接触面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有固定架和限位架;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设置弧形凸起,用于医护人员握持抬起患者腿部;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连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为
T
型;所述固定架两端分别开设有线性排列的螺孔;所述固定架的弧形凸起下端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为弧形;所述连接槽内卡入绑带,通过绑带将本装置吊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架,两个所述限位架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架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架下端与所述固定架上端形成滑动空间,用于安装支撑部,并对支撑部进行限位和导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和托板;所述支
撑架为半圆形,且支撑架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架的通孔内插入有锁定螺丝,且锁定螺丝穿过限位架的限位槽,插入在固定架的螺孔内部,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部包括有辅助机构,且辅助机构包括有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为恒温垫,且辅助件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
T
型结构,且固定槽内插入固定架的连接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内侧固定连接有温控件;所述温控件为红外测温仪,所述温控件的反射端对齐患者创伤处,用于对皮瓣处的温度进行监测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辅助件和温控件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包括有附加机构;所述附加机构包括有安装架和支撑杆;所述安装架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且支撑杆插入在连接槽内部,用于支撑本装置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中,患者经过皮瓣移植手术之后,会根据手术创伤的长度,确定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在支撑架上安装托板,令托板对患者腿部进行支撑,之后将支撑架的锁定螺丝拧紧固定,辅助件通过固定槽与固定架连接,并使辅助件与患者创伤处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辅助件上的温控件对皮瓣处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控,同时控制器控制辅助件的启停,维持皮瓣处环境温度,患者处于病床时,通过将绑带卡入连接槽内部,绑带上端通过挂钩等固定,便可对吊起本装置,患者需要移动时,家属或医护人员抓握住固定架的弧形凸起,便可方便的抬起本装置,在病床周围没有挂钩等时,通过附加机构,也能对本装置进行支撑;通过以上机构,支撑架会避开皮瓣部位,避免皮瓣部位与支撑架直接产生接触,故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的仰卧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辅助机构对保持对皮瓣部位的监控和保护,同时在需要换药时,辅助机构能方便的快速拆卸,不耽误上药和观察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整体的爆炸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固定机构的仰视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图5所示
A
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支撑机构的仰视图

[0025]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辅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辅助机构的仰视图

[0027]图
10
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下肢辅助支架的附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附图标记列表
1、
固定机构;
101、
固定架;
102、
限位架;
103、
连接槽;
2、
支撑机构;
201、
支撑架;
202、
托板;
203、
锁定螺丝;
3、
辅助机构;
301、
辅助件;
302、
温控件;
303、
固定槽;
304、
控制器;
4、
附加机构;
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患者创口的两端,暴露患者创口的同时对患者腿部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距离可变,用于根据患者创口长度对支撑位置进行调节;固定部,构建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与支撑部滑动连接,对所述支撑部进行支撑和限位;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有相互对称的连接结构;辅助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固定部连接,在不压迫创口的同时,对创口进行保护,同时对创口的信息进行监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之间的连接,对支撑部的两端进行限位安装,同时令支撑部在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约束的范围内进行线性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半圆形,且在支撑部内侧设置弧形的接触结构,用于增加与患者腿部的接触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固定机构(1),且固定机构(1)包括有固定架(
101
)和限位架(
102
);所述固定结构为固定架(
101
),所述固定架(
101
)的两端设置弧形凸起,用于医护人员握持抬起患者腿部;所述固定架(
101
)的下端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连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为
T
型;所述固定架(
101
)两端分别开设有线性排列的螺孔;所述固定架(
101
)的弧形凸起下端开设有连接槽(
103
),且连接槽(
103
)为弧形;所述连接槽(
103
)内卡入绑带,通过绑带将本装置吊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架(
102
),两个所述限位架(
102
)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固定架(
101
)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架(
102
)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架(
102
)下端与所述固定架(
101
)上端形成滑动空间,用于安装支撑部,并对支撑部进行限位和导向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移动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有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广刚曲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