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灿专利>正文

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29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3
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由两个输入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具体为由两个输入端

两个传统差速器

一个穿心差速器

三个套筒轴和两个输出端构成的,两个输出端的差速转动和同速转动分别被主动控制的差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机动车传动系统中,对左右主动轮转速主动控制的系统称为矢量控制系统

传统矢量控制系统一是给左主动轮和右主动轮分别设置左电机和右电机,分别控制左电机转速和右电机转速,两者同步形成同速转动使机动车前行后行,两者差动形成差速转动使机动车左转右转

这是分散矢量控制系统,左电机与右电机需要在各速度范围和各转矩范围都具有极高的一致性,需要复杂的协同传感器和复杂的协同控制电路,系统结构复杂

成本高

传统矢量控制系统二是采用两个动力源的转速输入双流波箱,利用左右两个行星排整合两个动力源的转速形成左右主动轮的转速,其中一个动力源的转速控制左右主动轮的同速转动,另一个动力源的转速控制左右主动轮的差速转动

这是集中主动矢量控制系统,常用于履带车辆动力系统;但双流波箱系统机械结构复杂

传动效率低

传统还有一种动力系统是一个动力源的转速通过差速器传动到左右主动轮,差速器被动地分配左主动轮转速和右主动轮转速的增量减量;差速器例如冠状差速器

行星排差速器或托森差速器,都是被动差速器

这本质上属于集中矢量被动分配系统,而不是主动的矢量控制系统

此前本人申报专利技术的

同向分动差速传动器

与双流波箱一样也属于集中矢量控制系统,其机械结构比双流波箱系统的机械结构简单

传动效率较高,但还不够

本专利技术提出新的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功能与同向分动差速传动器类似,但结构更简化

传动效率更高

[0003]传动行业需要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来改进集中主动矢量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由两个输入端

三个套筒轴

两个差速器

一个穿心差速器

和两个输出端组成

[0005]两个输入端分为左输入端和右输入端

左输入端,通过左锥齿轮副输入一种动力转速,左锥齿轮副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

右输入端,通过右锥齿轮副输入另一种动力转速,右锥齿轮副与右套筒轴外轴连接

如果动力转速横置则锥齿轮副改为齿轮副,类似图6中横置的右输入端
14
通过右齿轮副
35
输入一种动力转速

[0006]三个套筒轴采用成熟技术,分为左套筒轴

中套筒轴和右套筒轴

每个套筒轴由套筒轴外轴和套筒轴内轴组成,套筒轴外轴和套筒轴内轴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不可以相对轴向滑动

[0007]两个差速器,各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

双太阳轮差速器和双内齿圈差速器三者之一作为差速器

所述锥齿轮差速器,设置左半轴锥齿轮的齿数
=
右半轴锥齿轮的齿数;所述双太阳轮差速器,设置大齿数太阳轮的齿数
*
大行星轮的齿数
=2*
小齿数太阳轮的齿数
*
小行星轮的齿数;所述双内齿圈差速器,设置
2*
小齿数内齿圈的齿数
*
大行星轮的齿数
=
大齿数内齿圈的齿数
*
小行星轮的齿数;三者均为成熟技术

两个差速器,一个是互反差速器,另一个是换向差速器

互反差速器,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时,行星架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左半轴锥齿轮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且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右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参见图3;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时,大齿数太阳轮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行星架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且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小齿数太阳轮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参见图1;选择采用双内齿圈行星排时,小齿数内齿圈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行星架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且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大齿数内齿圈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参见图
2。
换向差速器,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时,在行星架锁止时,左半轴锥齿轮转速和右半轴锥齿轮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参见图1,图中锥齿轮差速器设置在中套筒轴外轴上,左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左端连接,右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右端连接;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时,在大齿数太阳轮锁止时,行星架转速和小齿数太阳轮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参见图4,图中双太阳轮差速器设置在中套筒轴外轴上,行星架与中套筒轴外轴左端连接,小齿数太阳轮与中套筒轴外右端连接;选择采用双内齿圈差速器时,在小齿数内齿圈锁止时,行星架转速和大齿数内齿圈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参见图5,图中双内齿圈差速器设置在中套筒轴外轴上,行星架与中套筒轴外轴左端连接,大齿数内齿圈与中套筒轴外轴右端连接

中套筒轴外轴左端与中套筒轴右端,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

[0008]穿心差速器,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和双内齿圈差速器两者之一作为穿心差速器

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时,大齿数太阳轮与右套筒轴外轴连接,小齿数太阳轮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行星架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且与右套筒轴内轴连接,参见图1;选择采用双内齿圈差速器时,小齿数内齿圈与右套筒轴外轴连接,大齿数内齿圈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行星架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且与右套筒轴内轴连接,参见图
2。
[0009]两个输出端,分为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

左输出端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对外与左传动轴或左主动轮等动力使用装置连接

右输出端与右套筒轴内轴连接,对外与右传动轴或右主动轮等动力使用装置连接

所述动力转速,源于燃油发动机

电动机等发动机,或发动机后的变速器

减速器

离合器

传动轴等传动装置

所述连接是以机械连接的方法使参与连接的各部件转速相同

[0010]通过左锥齿轮副(或左齿轮副)向互反差速器输入动力转速,左输出端获得同向转速,右输出端获得反向转速;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从互反差速器获得的转速分量绝对值相等

方向相反,这两个转速分量与从穿心差速器输入的动力转速的综合影响为零

通过右锥齿轮副(或右齿轮副)向穿心差速器输入动力转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集中矢量控制差速器,由两个输入端

三个套筒轴

两个差速器

一个穿心差速器

和两个输出端组成;两个输入端分为左输入端和右输入端,左输入端,通过左锥齿轮副输入一种动力转速,左锥齿轮副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右输入端,通过右锥齿轮副输入另一种动力转速,右锥齿轮副与右套筒轴外轴连接;三个套筒轴分为左套筒轴

中套筒轴和右套筒轴,每个套筒轴由套筒轴外轴和套筒轴内轴组成,套筒轴外轴和套筒轴内轴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不可以相对轴向滑动;两个差速器,各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

双太阳轮差速器和双内齿圈差速器三者之一作为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器,设置左半轴锥齿轮的齿数
=
右半轴锥齿轮的齿数,双太阳轮差速器,设置大齿数太阳轮的齿数
*
大行星轮的齿数
=2*
小齿数太阳轮的齿数
*
小行星轮的齿数,双内齿圈差速器,设置
2*
小齿数内齿圈的齿数
*
大行星轮的齿数
=
大齿数内齿圈的齿数
*
小行星轮的齿数;两个差速器,一个是互反差速器,另一个是换向差速器,互反差速器,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时,行星架与左套筒轴外轴连接,左半轴锥齿轮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且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右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换向差速器,选择采用锥齿轮差速器时,在行星架锁止时,左半轴锥齿轮转速和右半轴锥齿轮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左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左端连接,右半轴锥齿轮与中套筒轴外轴右端连接;中套筒轴外轴左端与中套筒轴右端,转速相等

转动方向相反;穿心差速器,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和双内齿圈差速器两者之一作为穿心差速器,选择采用双太阳轮差速器时,大齿数太阳轮与右套筒轴外轴连接,小齿数太阳轮与中套筒轴内轴连接,行星架与中套筒轴外轴连接且与右套筒轴内轴连接;两个输出端,分为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左输出端与左套筒轴内轴连接,对外与左传动轴等动力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灿
申请(专利权)人:罗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